清晨,王母渡镇浓口村生机盎然。孩子们背着书包蹦跳着去学校,村民在脐橙园安装运输轨道,为即将到来的赣南脐橙统一开摘作准备,连片的蔬菜大棚里水管正嗞嗞喷洒,不时扭动着身姿……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职业经理人、‘归巢’年轻人、外来专家能人聚集村里,形成了振兴大合力。如今,人气旺、产业兴,大家的干劲更足了。”10月26日一早,浓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姚亮调试着手中的农用无人机,难掩欣喜之情。
职业经理人领着干
“水分过足,根系不易呼吸,是否高垄深沟?”“开花太早,如十来岁小孩早恋,影响产量,考虑掐枝。”……在草莓种植大棚内,老谭一会细揉泥土,一会查看长势,与村民热烈讨论着。
老谭名叫谭绍平,原是浓口村委会主任,因为人热心,干工作“有两把刷子”,50来岁的他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老谭”。去年5月,赣县区首次推举乡村职业经理人,老谭被推选为浓口村首任乡村职业经理人。
“村庄离圩镇车程15分钟,共有户籍人口669户3060名,桃江河、小坌河、横溪河三水交汇于此,加上农业离不开水,浓口村因此得名,意为水源充盈的农业宝地。”聊起村中情况,老谭如数家珍。
当选浓口村职业经理人的老谭更加忙碌了。他以产业发展为主抓手,在确保600亩高标准富硒水稻种植基础上,瞄准蔬菜产业的传统优势,引进二代大棚,扩大种植规模,并聘请山东寿光蔬菜专家驻村指导,收到很好效果。目前,村里54个共300亩蔬菜大棚无一空置,亩均年纯收入1万元,最高的达1.5万元。
老谭深知,有业能引人,有人可兴业。为此,他利用节假日团聚、村民大会、外出招商等一切机会,宣传村里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不断改善的村容村貌,说动村民返村创业,诚邀村外人员来浓口投资兴业。在老谭的直接影响下,目前已有12户村民返村创业,5名客商前来投资。
此外,一上任,老谭就把家里的2个大棚无偿转让,自己一头扎进职业经理人服务工作中。大伙遇有技术疑惑、机械调配、人力聘请、纠纷调解等问题,第一念头便是“找老谭”,老谭也从没让他们失望过。
年轻人“归巢”创业忙
松土、填石灰……大棚里,一垄垄草莓根壮苗旺,刘友明夫妇正熟练地为土壤消毒。说起回村创业,刘友明打开了话匣子。听说村里大力发展产业,他们去年就动了回村的想法。考虑到几十年在外务工,农业知识生疏,他们便到深圳郊区草莓园边务工边学技。今年6月,他们学成回村,承包了2个大棚10亩地。
“现在政策真好,申请的15万元乡村振兴贷不到一周就到账,还享受贴息。草莓春节前可上市,一直采摘到明年5月,按目前行情,预计收入30万元,比原先在外务工强多了。今年是试种,明年打算甩开膀子干,带着乡亲们一起,做大规模,提升效益。”刘友明满脸憧憬。
近两年,浓口村“归巢”的青壮年越来越多。据介绍,去年以来已有150多名外出青壮年返村,全村现有2500多名村民常年住村,人口常住率达82%。记者行走村里,台球馆、宾馆、农家乐、早餐店、糕点房等映入眼帘,俨然繁华圩镇。村小学书声琅琅,220名孩子在此就读。
今年44岁的郑辉滨,早些年一直漂泊在外,两三年就换一行当。去年,他回到村里,做起了抖音直播,成了远近闻名的“脐橙销售大使”,此外,郑辉滨还经营着蛋糕店,承包了村里德邦快递业务。“一年收入20多万元,撵我也不离开村庄了。”郑辉滨说。
除了大棚蔬菜,浓口村还种有近千亩脐橙,养蜂、养肉牛、种石菖蒲等特色种养业和抖音直播等新业态也日益兴起。产业兴旺,用工激增,村民家门口就能就业,想干事有事干,想赚钱能赚钱。
“新浓人”组团来“敲门”
“村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但外来项目、资金、人才同样重要。”许多村民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和村里的干部群众交谈,能感受到浓口村求贤若渴。这些年,村里张开双臂迎接外来人员,并称他们为“新浓人”,在村里激励扶持创业就业的各项规定和措施中,“新浓人”享有与村民一样的权利和待遇。
江西周周生态农业公司老板周和强是上饶人,去年4月,他在浓口村承包6个大棚共30亩地种植小番茄,同时聘请农业专家“坐镇”指导,去年实现纯收入40多万元。尝到甜头后,今年他又扩种了30亩。随着浓口村小番茄产业越做越大,今年9月,通过“飞地经济”合作模式,浓口村建起了小番茄分拣厂,小番茄产业得到进一步延伸。
“浓口村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连地带棚,每亩租金一年才1200元,村里还帮助协调各项事务,这里真是创业的好地方。”江西周周生态农业公司负责管理的胡彬说。胡彬今年26岁,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来到村里已有半年多了,他一直住在村里、干在村里。
走进古树环绕的奇趣部落,草木清香扑鼻而来。这里由赣县区韩坊镇退伍老兵江长禄投资打造,主要承接青少年夏令营和单位、企业户外拓展,仅今年暑假,就吸引了4000多名青少年来此参训。
人兴业、业聚人。目前,浓口村共有“新浓人”创业项目12个,100多名“新浓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青山绿水、气候怡人的浓口村,也吸引了一些退休老人回村养老,他们为村里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发展规划等献计出力。近两年,已有8位退休老人回村颐养天年。
晚上9时,记者结束采访返程,此时的村口公路旁,一群村民正将一筐筐刚采摘下的蔬菜装车,准备运往广东。路灯下,一块写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的宣传牌,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