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府村坐落于赣江之畔,是一座集历史、人文与山水景观于一体的古老村落
地处赣南腹地的赣县区,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置,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是江西最早建县的18个古县之一。走过悠悠岁月,赣县区境内留下了汉代契真寺、晋代储君庙、唐代宝华寺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还有宝莲山、桃花岛、祥云湖、沙地会仙谷等自然景观藏于其间,那隐于山水之间的传统村落则更是令无数游人心神向往。该区的夏府村恰是这样一座集历史人文与山水景观于一体的古老村落。
赣江之畔的悠悠古村
自赣州市八境台向不远处眺望,发源于石城县的贡水与发源于大余县的章水在此汇合,始称赣江。顺赣江而下约30公里,一座掩映于粼粼波光与苍翠绿林间的村落出现于江边,这便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夏府村。
据赣县区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刘晓芳介绍,夏府村隶属赣县区湖江镇,地处湖江镇西南部,位于赣江西岸,属于万安水电站库区村。从赣县区城区向北出发,驱车1个小时左右便可到达夏府村。远远望去,夏府村三面环水,呈半岛状,其村头、村尾紧靠赣江。
夏府村曾有过许多名字,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据了解,赣江流经此处,水流湍急,河流两岸因长期受到江水冲刷而变成圆圈状,像一口口圆锅,人们称其为“小釜”“大釜”(后称大小湖洲),生活在西岸的人们则称其为“上釜”“下釜”。“下釜”便是夏府村最开始的名字。在后来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下釜村先后改名为“下浒”“下府”“夏浒”等,最后根据“美哉夏府,华夏之天府”之意,正式定村名为“夏府”。
夏府村究竟何时开始有人定居,目前尚未发现历史文献存有相关记载,但在1989年,当地文物部门曾在该村附近发现了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的古墓,说明夏府村至少也有1400年的发展历史。
赣江重要交通枢纽
“十八滩头一叶舟,清风吹入小溪流,三生有幸复游此,莫把牟尼境外求。”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路经夏府村时留下的诗文,其间揭示了当年夏府村之所以兴旺的原因。
桃园滩、白涧滩、鳖滩、横弦滩等赣江“十八滩”,自古便以江水湍急、暗礁林立而闻名于世,令无数行船者望而生畏。夏府村恰好位于赣江“十八滩”中最险的两个滩——天柱滩和横弦滩(黄泉滩)之间。“船过黄泉滩,如过鬼门关。”夏府村年过八旬的老支书戚齐杰告诉记者,“当年为了保证交通安全,行船到这里就会选择卸货上岸,货物请人肩挑车拉,船只则由专业‘滩师’掌舵过滩,经夏府村避过险滩之后,再重新装货上船。”
据了解,自唐代张九龄打通梅关之后,沿赣江过岭南的这条交通路线便成了当时全国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夏府村正是这条线路上重要的水运中转站。
在以水上航运为重要交通方式的时代,夏府村倚靠着赣江,很快便成为远近闻名的繁华村落。到明代中期,夏府村一带往来客商繁多,集市兴盛,已经发展成一处居有2万多人的繁华之地,沿江自上而下分布着刘家、戚家、欧家、谢家、李家等五大码头,每个码头均建有货仓。这样的街市规模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
客家南迁进入赣南第一站
在京广铁路建成通车之前,赣江一直是中原沟通两广和南洋地区最重要的通道,也是中原汉人南迁的最佳路线。占尽天时地利的夏府村也成了这条路线上最早接纳中原汉人进入赣南地区和赣闽粤客家金三角地区的一方宝地。
据戚齐杰介绍,夏府村是一个典型的客家村落,自唐代开始,当地便不断有客家人迁入,现如今,整个村落几乎都是客家人。从唐代的星星点点,到宋明时期的大量涌入,客家人的每一次迁徙潮都与夏府村密切相关。滚滚人潮踏出了夏府村的康庄大道,也造就了夏府村“客家南迁进入赣南第一站”“客家南迁重要中转站”的特殊人文历史地位。
“戚家铜锣响,谢家金子碗,萧家枣子园,欧家烂板船,李家李打铁……”戚齐杰绘声绘色地向记者描述着夏府村昔日的繁荣景象,“刘、欧阳、戚、谢、李等众多姓氏居民的相继迁入,让夏府村变得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也是戚氏一族的后人,各氏村民或笃学,或经商,或行船,以一技之长繁盛自家,也让夏府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村。”
数座祠堂彰显昔日荣光
随着交通水平的提升,赣江的运输作用不再如从前那般重要,夏府村的光芒也开始逐渐黯淡。繁华盛景过后,如今的夏府村还留存着众多古老建筑,它们以精致的建造工艺和极具巧思的布局展现着古村昔日的辉煌。
夏府村党支部书记戚本湖告诉记者,村中保留着多处历史遗迹,其中尤以古祠堂最为精美。夏府村的宗祠群主要包括戚氏总祠“追远堂”、戚氏分祠“聚顺堂”、谢氏宗祠“敦五堂”等3座祠堂。
▲夏府村中始建于明代的戚氏总祠
据介绍,戚氏总祠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祠内共设有18根红石柱,还有戏台、看楼等,原先还有朱熹等名人题写的字画书联,但现在已不复存在;戚氏分祠为戚氏总祠的分祠,距其百余米,整个格局和外观形式与总祠基本相同,但面阔、进深都更小些,其祠堂中厅的红岩石柱上还镌刻着孙 中山撰写的楹联;谢氏宗祠则被认为是夏府村古祠堂“精美之最”,虽然其面积只有千余平方米,却有着如意斗拱、彩壁金辉。
除了祠堂,夏府村还有文昌庙、夏府中学、古码头等诸多人文古迹。一条长200多米、宽约2米的古道“卧”于古村中心,横贯南北,这是千年前便有的古驿道,时至今日,它依然是夏府村的主要道路。不远处,连片的枣树绿意葱茏,若非村人告知,谁会想到它们已经历过400多年的风霜雨雪。
古老村落化身标志景点
1993年,万安水电站开始封闸蓄水,夏府村的面积随之减少了一部分,于是村民们向西继续拓展,建造新村,同时注重保护村内的文化瑰宝。如今,夏府村不仅成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还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当地以夏府村为基础打造的夏浒景区是“赣州十条旅游线路”中的景点之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赣县区已建成大湖江国家湿地公园,夏府村附近的桃花岛也成了热门旅游打卡点,当地正着力连点成线,将夏府村与周边景点合力打造成湖江黄金观光带。
“我们村里的许多古建筑得到了积极修缮,能够更为生动形象地向游客展示古村的历史文化底蕴。附近的乡村公路也修建得更为美观了,人们过来旅游也更方便了,不仅可以沿岸漫步观景,也可乘船水上游。”戚本湖介绍道,“现在的夏府村已经是附近有名的旅游景点,几乎每天村里都会迎来游客,到了节假日就更加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