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决策公开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

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赣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访问量:

赣政办发〔2016〕19号

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赣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县直、驻县各单位: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赣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划。

一、应急体系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工作基础

1.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全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预案编制及修订工作全面展开,应急预案覆盖领域不断扩大,全县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应急预案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建立。按照统一领导、属地为主、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要求,我县成立了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的应急管理工作,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村组(社区)、学校、企业组建了应急管理机构,落实了专人负责,初步形成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同时,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公共卫生、公安消防等专项应急管理机构得到明显加强。

3.应急队伍初具规模。全县在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卫生、消防等领域组建了相应的应急救援队伍,使救援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初步建立起以公安、现役消防、民兵预备役为骨干,以水利、公安、消防、医疗救护等专业力量,企业、基础单位为兼职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部门之间、救援队伍之间的协调联动能力有所提高。

4.物资保障能力得到加强。全县用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投入经费不断增加,应急物资拨付、应急救援器材、物资储备制度初步形成。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初具规模,公安消防灭火和抢险救援能力得到提高,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得到加强。物资储备设施得到改善,物资保障能力得到加强。

5.应急机制逐步完善。完善了预警预测、隐患排查应急机制,加强了气象、地震、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公安、水利、森林、卫生、气象等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信息指挥系统,监测预警覆盖面逐步扩大。政府组织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初步形成。各乡(镇、街道)以抵御自然灾害、预防事故灾难、预防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入手,加大了隐患排查、预测预警、分析研判的工作力度,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能力有所提高,灾后恢复重建能力明显增强。

6.应急预案演练和应急知识宣传效果明显。各相关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按照应急预案经常性地组织和开展了灾害自救应急疏散、重大森林火灾、防震等演练,提高了应急处置的应变能力。并通过电视、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结合“科普宣传周”、“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法律宣传日”活动,加强了预案和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全民防范突发公共事件意识明显提高。

(二)存在问题

1.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认识上、机制上,还是工作措施上,与面临的应急管理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有明显差距,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应急管理机构不够完善,职责不够明确,难以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运转枢纽作用;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与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理顺,职能划分有待进一步明确。

2.应急运行机制不健全。部门、乡(镇)之间以及预防与处置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多方协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人员、信息、资源等难以快速集成;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与日应急管理存在脱节现象,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经验尚需积累,亟需建立规范、协调、有序的长效机制。

3.专业应急队伍力量薄弱。各类专业应急队伍和装备数量不足,布局不尽合理,大型和特种装备缺乏;专业培训演练基础条件欠缺,与实战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快速拉动和协同能力较差,初战经验较少,现场处置能力尤其是第一时间对遇险人员的搜救能力亟待增强,志愿者等社会应急力量组织薄弱。

4.应急物资和紧急运输的保障能力有待提高。现有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采购、征收、征用、调拨和配送机制尚未形成;存储设施不足,布局不尽合理,储备方式单一,物资数量偏少,品种不全,第一时间保障能力较弱。物资更新、替换、补偿政策不健全。缺少紧急运输综合协调、保障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

5.监测预警和信息指挥系统建设滞后,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底数不清,监测手段相对落后,综合预警能力急需加强。

6.科学支撑基础亟待加强。专业人才仍然匮乏,应急平台、信息管理、资源管理、装备配备、能力评估和灾情评估等缺乏标准规范。

7.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不够。宣传教育方式单一,社会认知程度不高。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不强。厂矿、医院、学校等大的企事业单位与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参与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机制尚不健全,没有形成有效合力。

(三)面临的形势

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与安全生产的矛盾日益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厂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存在较多隐患,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县情、实事求是,完善法制、体制、机制,依靠科学技术,强化社会参与,重点解决应对特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提高我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全县应急体系,全面推进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和应急保障方面能力建设。重点加强薄弱环节,优先解决制约应急响应时效等突出问题,着力提高第一时间快速响应能力。

2.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实现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和各行业信息、队伍、装备、物资等方面的有机整合,提高整体有机反应能力,避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总体把握应急资源合理布局,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3.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面履行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加大政府投入,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应急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良性互动机制,专群结合,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形成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协调有序、恢复重建和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应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有效减少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为平安赣县建设提供保障。

1.完成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等应急体系建设。

2.完成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机制和处置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恢复重建机制和调查评估机制等应急机制建设。

3.增加应急队伍、物资保障、紧急运输保障能力,加大科技支撑、宣传培训、预案演练力度。

三、主要建设任务

(一)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网络,增加监测点,扩大监测覆盖面,提高监测精度和自动化水平;建设突发事件综合预警系统,扩展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增强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

1.完善突发事件监测网络。完成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关键基础设施的监测监控系统;建立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建立安装防山洪预警系统。

2.加强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建设。依托现有网络资源,整合各领域预测预警信息,建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实现多灾种、跨领域的预警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建立完善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等事故灾难预警系统;完善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和手机短信、人防警报的信息发布体系,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

3.加强关键基础设施监测监控。建立完善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基础设施的监测监控系统。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分级管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实施保护措施。

(二)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依托现有专业信息与指挥系统,按照国家技术标准,连接县政府移动应急平台,建设县政府移动应急平台和专业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实现应急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信息汇总、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和总结分析等功能。

1.建设政府移动应急平台。重点实施应急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图像监控与移动指挥、共享基础数据库、信息共享交换服务平台等工程,基本实现应急信息汇总与发布、指挥协调、综合研判、视频会商与日常值守等功能。

2.完善专业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充分发挥公安、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民政、卫生计生、安监、市场和质量、交通、水利、农粮、畜牧、林业、城建、民防(人防)、地震和气象等专业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的功能,加强信息共享。

(三)应急队伍建设。加强事故灾难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骨干队伍和专业队伍建设,健全企事业单位兼职队伍,发展专家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补充完善技术装备,开展培训演练,增强应急队伍处置能力。

1.强化公安、武警等骨干队伍应急能力建设。推进县、乡(镇)公安派出所力量建设,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增强快速有效处置事故灾难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与刑警部队协调沟通,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2.加强专业队伍处置能力和企事业单位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加强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建立完善医疗卫生应急队伍。推进企事业单位专兼职应急队伍,提高现场先期快速处置能力。建立应急互助机制,发挥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在区域联防和救援互助中的作用。

3.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应急救援专家数据库,逐步完善专家信息共享和参与应急工作的机制,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县的应急专家咨询网络,开展专家咨询、会商、研判、培训和演练等活动,充分发挥专家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4.发展应急志愿者队伍。依托共青团和基层社区,组建形式多样的应急志愿者队伍,重点是青年志愿者队伍;构筑应急志愿者社会参与平台,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志愿者队伍在科普宣教、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应急物资保障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征用及紧急配送机制,整合实物储备信息资源,建立应急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应急物资紧急生产、政府采购、征收征用、余缺调剂与调运机制;整合应急实行储备资源,充分利用各级政府、部门和物资储备资源,建立区域间、部门间应急物资余缺调剂和联动工作机制,实现平战结合。适时新建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调整或增加专业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形成布局合理、种类齐全的专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五)紧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应急运输保障协调机制,依托现有公路、铁路等运输能力,调动社会各方面运输力量,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和队伍的紧急快速运输通道。建立完善紧急情况下社会运输工具征用、补偿机制,以及应急队伍、物资运输紧急通行绿色通道制度和运行机制。

(六)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充分利用现有通信网络资源,构建应急指挥调度通信网络。统筹规划有关部门专业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以专业应急通信为主、公用应急通信为支撑,形成快速搭建现场应急通信平台的能力。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队伍配备适用的通信装备,实现全县应急指挥通信网络的连接,形成公立与专用、保密与非保密相结合的应急通信保障网络体系。

(七)恢复重建能力建设。加强灾民安置和现场恢复能力建设,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完善灾区恢复重建的援助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恢复重建机制。

(八)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体系建设。加大应急知识普及与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公共安全意识和素养。依托现有培训资源,加强专业培训和预案演练,重点提高应急管理人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知识和指挥技能。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各类事故灾难突发事件的应急培训与演练体系。

四、相关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和《赣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全县各级、各类应急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建立并强化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规划》的责任主体,保障各项建设内容落到实处。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加大应急管理执法、监督力度。

(二)建立应急管理投入机制

将应急管理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在县财政投资建设的同时,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减轻我县的财政负担。

(3制定相关经济保障政策

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辅助管理功能,使其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鼓励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保险服务。结合实际,建立应急管理公益性基金,鼓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进行捐赠。

(四)加强协调配合和规划衔接

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各种协调机制。做好各级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之间以及与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加强规划的审批和落实。在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等规划中充分考虑各类危险源、重点目标、应急避难场所等因素,统筹安排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五)建立健全规划监督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全县各级应急体系规划制定、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各乡(镇)、各部门应及时跟踪本行业、本乡(镇)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对规划进展和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提出对策建议。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我县“十三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2016年7月22日

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7月2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