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3年赣县区高素质农民
教育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
现将《2023年赣县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赣州市赣县区农业农村局
2023年10月18日
2023年赣县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
实施方案
根据《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3年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农规计字〔2023〕16号)、《2023年赣州市农民教育培训实施方案》(赣市农字〔2023〕6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坚持生产技术技能、产业发展能力、农民素质素养协同提升,构建选育用一体化培育路径,有效衔接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的高素质农民,为推动我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一是完成省市分配我区选派培训任务;二是完成我区250名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其中经营管理型50人、专业生产型100人、技能服务型(农机手培训)100人(详见附件1);三是确保培训参评率和满意度不低于85%;四是全年围绕粮油稳产保供任务开设的班次和培育人数,培训班至少80%是以粮油为主题;五是招录一批农民大学生(另行通知)。
三、主要工作
(一)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
1.重点任务
(1)提高生产技术技能。坚持以粮油稳产保供为主,所有培训班至少80%是以粮油为主题,要立足本区域主要粮油作物,认真遴选培训对象、确定培训内容,实施分品种组班、分技术授课、分阶段培训;围绕作物生产全过程全周期开展培训,突出良种选购及制种、关键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农机化应用、耕地保护建设等内容;强化在田间地头实践实训,依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企业等,切实提升农民实操水平。因地制宜开展果业、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管理培训、畜牧水产养殖户培训、动物疫病防治培训、退捕渔民就业帮扶培训等。
(2)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分层分类实施培育,重点组织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社会化服务专业人员、返乡创业创新人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聚焦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围绕生产组织、主体管理、电商直播、市场冷链、风险防控、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等,开展全产业链技能培训;普及绿色种养、科学施肥用药、农业减排固碳、生物育种与生物安全、沼气安全生产等知识。
(3)提升综合素质素养。面向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全面开设综合素质素养课程,内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业法律法规政策,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防灾减灾,金融信贷保险,转基因生物安全,乡村规划建设、乡风文明、农耕文化等领域基础知识。注重培养青年高素质农民和高素质女农民,注重高素质农民培育与农业农村科普工作协同开展。
2.实施专项行动
(1)高素质农民直播课堂专项行动。继续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云上智农),组织学员参加省厅举办的高素质农民直播课堂。
(2)粮油产业发展培训行动。重点围绕粮食集中育秧、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绿色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冬闲田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油菜籽产地干燥加工技术等开展培训。
(3)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按照《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农机驾驶员培训工作的通知》《赣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2023年农机驾驶员培训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抓好落实,秋收前完成市级下发的培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员100名任务数。
(二)纵深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
1.积极组织招生工作。强化与教育部门的衔接配合,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对象报考“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按照程序和要求认真开展报考对象资格审核工作,确保考生符合身份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生源推荐任务。加强“工程”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发布招生宣传信息和政策,营造浓厚的招生工作氛围。
2.拓展“工程”实施效果。大力推动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以下简称“乡创”协会)发展,支持“乡创”协会参与当地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主动承担农技推广、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等工作;鼓励协会之间开展技术技能、产业发展、服务地方、市场拓展等交流合作活动。
3.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组织“工程”毕业生参加农村创新创业创意大赛及相关比赛,积极引导参加职业农民职称认定,选拔推介优秀项目和人才,激发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营造更加有活力有激情的创新创业氛围。
四、组织实施
(一)开展需求摸底。开展农民培训和学历教育摸底调研,真实掌握培育对象对内容、形式和意愿等的需求。农民培训重点把握“谁来培训、培训什么、怎么组训”等关键点,为培训方案制定、理论教学、实训实习和跟踪服务提供指导。学历教育围绕专业布局、课程设置、培育模式和本土产业等需求开展调研,为促进培养院校教学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二)选准培育对象。采用“乡镇组织选送、机构招收、个人申报”等方法遴选培训对象,以乡镇选送为主(详见附件1),将年龄18-60周岁,正在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和返乡入乡创业者纳入培训对象库,同一培训对象一年内只能参加一次培训,两年内不可重复参加同一层级同一类型培训。各乡镇要侧重组织选送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种养能手、农村创新创业者和小农户等人员培训,并将各类参训人员名单于开班(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前7天(附件4)报区农业农村局科教股,电话0797-4449038;邮箱(gxnljkjnjz@sina.com)。
(三)完善体系建设。推进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贯通,精准推进高素质农民的遴选、培育、使用。采取指定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统筹用好涉农高校、职业院校资源,鼓励优质公益性培育机构长期稳定承担任务;有序引导社会机构参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建设一批特色品牌专业、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实践性教学基地、“实战型”师资队伍,将具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科研院校专家、农技推广骨干、“工程”优秀学员等纳入师资队伍。重点建设一批优质培训基地,推介一批典型培育模式。
(四)分层分类培育。省级重点抓好示范性培训和农民大学生培育,设区市重点抓好区域共性技能培训和全产业链综合型人才培育,区级重点抓好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和产业带头人培育。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合理设置培训时长和课程,推进按农时分段开展培训和教学,优化集中培训、实训观摩的时间安排,鼓励“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将农民教育培训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广泛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党章党规和党的基本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依托青年创业组织,强化对青年农民的扶持交流。
(五)用好信息平台。利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云上智农),开展在线学习、在线服务和在线管理;发挥平台的信息化管理功能,在对象遴选、数据调度、信息分析中实现数字化管理;开展培训在线监管和绩效评价,及时组织参训农民对培训教师、培育基地、培训组织和培训效果进行线上评价,实现参训农民基本信息100%入库,培育全程可监测可追溯。用好“工程”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做好学员培养全过程管理工作,提升“工程”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
(六)做好跟踪服务。根据农业生产规律对高素质农民开展训后跟踪服务;组织“工程”毕业学员参加各级集中培训。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线上答疑解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推进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提质增效,引导成立社会化服务组织或产业联盟,组织开展产销对接、跨地域交流合作等活动,不断巩固和提升培育质量效益。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区农业农村局罗宗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丁小春为副组长,局属相关股站负责人和各乡镇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整个培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教股负责具体日常事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已列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六个江西”建设、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考核。
(二)加强项目管理。依托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和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和资金绩效目标开展项目全过程管理。按分级负责原则,对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评细则(附件2),组织开展培育质量评估和验收,接受农业农村部培育机构质量抽查。积极参与培育机构、实训基地和师资标星工作。
(三)规范资金管理。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采取预拨制和报账制相结合方式,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到培训机构。具体标准为:经营管理型3500元/人,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1200元/人。“工程”正式录取的大专生学员,纳入全省高职招生计划,由省财政保障生均经费;正式录取的本科生学员仍按原政策执行,培养经费由省市县三级和院校共同承担,由省财政统一拨付给江西农业大学。各地各单位要加强资金管理,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地方、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挪用农民教育培训资金,严禁以现金形式直接分发给农民个人,确保财政补助资金足额用于农民教育培训。
(四)注重宣传总结。各地要及时总结典型经验,积极组织推荐参加各类全国优秀学员遴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加大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先进人物、“工程”优秀学员、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各乡镇于12月2日前将年度培训人员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经典案例报送区农业农村局科教股邮箱(gxnljkjnjz@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