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县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赣县区卫健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扬优势,守正创新,突出重点,统筹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领域各项重点工作。
(一)答好最大民生“必答题”,着力稳局面促发展
1.推进党建质量过硬行动。一是开展换位体验活动。我区卫健系统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思想大解放”换位体验活动。二是组织开展卫健系统“五月红歌大赛”“学雷锋活动月”志愿服务活动,开展“3.23警示教育”“党课开讲啦”等活动,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家庭医生签约”活动,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和能力建设,有效服务群众。三是联合直工委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通过“自主学习+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的方式开展,在长征出发地以重走长征路、观看文物图片、历史资料等形式来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
2.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坚决贯彻“乙类乙管”的防控措施,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新要求,继续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一是设立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监测哨点。指定赣县区人民医院为发热门诊哨点医院,每周将发热门诊就诊人员采集核酸20份进行监测。二是持续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
3.巩固提升健康帮扶成果。一是为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工作,全区共组建252个家庭医生团队,重点为脱贫户和“三类监测”对象落实健康随访服务。上半年,我区共签约脱贫人口及三类监测对象71819人,签约率100%,履约率100%。二是全面落实健康帮扶“三个一批”行动,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工作要求,将健康帮扶政策落实到人、精准到病,对患大病、慢性病的脱贫人口、三类监测对象进行分类救治。
4.稳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一是我区举办了健康知识培训班,开展了健康巡讲、咨询等活动,场次数达111场;成功举办了全区首届家庭健康素养技能大赛,完成了2022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数据分析,并正式启动了健康县区建设工作。二是深入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举办了如心理沙龙、心理直播等多种形式心理服务活动,同时积极关注重点人群,目前提供人性化个案服务达23人次。三是全力配合全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扎实推进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指导江口、长洛、湖江3个乡镇按照新的标准和评审办法扎实开展达标创建活动。
(二)答好民生保障“基础题”,着力增民生聚民生
1.深入实施卫生服务项目建设。2023年我区卫生健康领域专项债建设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20.16亿元。区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区第六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设项目、赣县区第五人民医院建设项目、区人民医院服务提升改造项目、区第三人民医院新建(区妇保院整体搬迁)项目和区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列入市区调度,目前项目均在有条不紊的实施中;区第六人民医院康复中心项目前期正在规划设计。
2.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全区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了规范化健康管理,为0-6岁儿童、孕产妇开展了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了规范化管理。
(三)答好第一资源“关键题”,着力聚人才增活力
1.加快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上下功夫,积极参与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统一招聘工作,自主招聘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响应上级号召参与校园招聘。
2.积极搭建引才育才平台。争取江西省卫生人才服务团专家来我区挂职帮扶,举办家庭医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在岗乡村医生服务能力提升及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乡村医生参加赣州市基层卫生人才(乡村医生)能力培训班等培训活动,切实提升我区乡村医生服务能力。
(四)答好医疗服务“附加题”,着力促提升争一流
1.狠抓推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一是提升了区人民医院能力建设,做好了全国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评估、持续推进省肿瘤医院等三级医院帮扶和“千县工程”能力提升工作。区人民医院重点加强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急救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设。切实推进了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遴选了市级重点专科推荐并进行重点培育。二是落实了医疗服务改善行动计划,在区内实行了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制度,二级医院日间手术率有较大提升。三是实施了卫生民生工程,推进精神病免费救治、尿毒症、白内障手术、儿童两病等审批,持续推进35项大病免费救治工作。四是强化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做好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工作,赣县虔康精神病医院升级为二级精神专科医院。
2.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组织实施二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项目,在2022年对口支援的基础上,2023年区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吉埠镇中心卫生院、石芫乡卫生院、三溪乡卫生院、王母渡中心卫生院;区中医院对口帮扶田村镇中心卫生院;区妇保院对口帮扶储潭镇卫生院、湖江镇中心卫生院。
3.全力提升职业健康意识。一是持续推进了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摸清辖区内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底数,目前已掌握企业名单366家,已完成摸排180余家。二是对我区矿山、冶金、化工、建材行业等重点企业39家进行了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监督检查工作,“一企一策”实施分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