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概况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2022年度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综合评价连续两年获评“好”的等次,在衔接资金绩效评价中获得“A”的等次。
一、坚持尽锐出战,巩固脱贫成果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坚持区委书记、区长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双组长,高位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落实落地;组建由区领导担任团长和第一副团长的乡村振兴工作团,蹲点督促指导乡镇工作开展;精心选派27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在巩固脱贫成果一线出谋划策、建言献计;在所有行政村安排驻村工作队或乡村振兴工作组,配齐配强乡村振兴专干,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二、坚持精准方略,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更加健全。“三线并行”推进精准排查。围绕“强宣传、密走访、勤比对”持续发力,切实抓好网格化管理,做到常态化走访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健全完善行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三方并重推进精准研判。落实村级会商确保户情了解全面,严格部门比对确保信息真实准确,规范乡镇审核确保识别精准。三大举措推进精准帮扶。聚焦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需求,因户施策落实帮扶举措,对有劳动能力的,落实产业带动、技能培训、技术指导、稳岗就业、创业扶持、小额信贷等措施;对丧失劳力户,充分用好防贫保险、临时救助等政策;同时开展“乡村夜话”、“党旗引领·五星创评”、“三讲一评颂党恩”等感恩教育活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三项机制推进精准退出。建立风险稳定消除机制,以基本生活稳定无风险为导向,综合评定帮扶实效,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退出监测帮扶范围。建立常态跟踪监测机制,对已标注风险消除的对象,落实专人跟踪监测,有效防范化解致贫返贫风险。建立督导问效机制,把防贫监测帮扶成效纳入区级督导调研重点内容,倒逼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三、坚持底线思维,脱贫人口生活保障基石更加稳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改。阶段性开展了“农村危旧房动态清零及老人住老房专项整治”、“农村饮水安全专项整治”、“脱贫户和监测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动员”、“脱贫户学生‘双向双线’大排查”等行动,确保群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问题动态清零。
四、坚持三业提升,农村人口增收致富能力持续增强。产业帮扶强“造血”。扎实推进蔬菜、油茶、脐橙等优势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富硒农产品品牌和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健全完善“村集体+龙头企业+合作社”等联农带农模式,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链接带动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增收。就业帮扶增“活力”。以脱贫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等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因地制宜建设40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410名脱贫劳动力就业;持续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安置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4708人。创业帮扶挖“潜能”。对首次创办企业或从事隔日经营且在赣州市中心城区“五区”之一申领了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脱贫劳动力、三类人员可享受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
五、坚持统筹兼顾,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持续深化。坚持“一二三四”工作思路,持续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建好“一本台账”保落实。落实“每月排查”及“点长”制,实行“一户一档、一点一册、一乡(镇)一册”台账式管理,千方百计解决搬迁户“急难愁盼”问题。加快“两个建设”强服务。加快推进党建工作,全面掌握党员、党组织、活动场所等情况,采取单独设置、挂靠组建等方式,实现安置点党建工作融入社区。加快配套服务建设,进一步完善安置点服务中心、文体中心、排污管网等配套设施,增设专职管理员岗位,积极推行“楼长”制,打造服务种类多、功能全、效率高的“一站式”社区服务平台。突出“三大重点”稳增收。坚持“志智双扶”,持续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搬迁群众自强自立、勤劳致富。加快“三变改革”,采取“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大户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让搬迁户闲置土地向经营主体、种养大户转移,集中开发利用。落实“四个一批”。通过“劳务输出解决一批、发展产业带动解决一批、申报公益性岗位就业解决一批、就近帮扶基地(车间)解决一批”的方式,加大搬迁群众就业帮扶力度,确保稳就业、稳收入。建立“四个机制”促长效。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对15个200人以上的安置点所在村派驻了驻村工作队。按照“搬迁到哪,帮扶到哪”的要求,实行区、乡、村干部结对帮扶。建立鼓励表彰机制,充分运用“学亮比、争创出”、“党旗引领、五星创评”等平台,确保搬迁户学有榜样、做有典型,激发搬迁户发展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对有自主创业意愿、前期资金不足的搬迁户给予小额信贷资金支持;对于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的,给予政策资金奖励,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建立党群帮带机制,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设立政策宣传岗、致富带头岗、综治维稳岗、纠纷化解岗等岗位,为党员设岗定责,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