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部门信息公开目录>乡村振兴局>计划总结>计划总结

赣州市赣县区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访问量: 下载文件

赣州市赣县区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以及“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的工作思路,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尽锐出战、“一边倒”推进脱贫攻坚,呈现出力度加大、进度加快、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20181月,我区代表江西省接受了国家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考核,为我省脱贫攻坚质量和成效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26471550人,201840个贫困村退出、326012503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4%2019年计划剩余的4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含非“十三五”贫困村的8个深度贫困村),18441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左右,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2020年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实现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是扛起主体责任。强化各级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和“市县抓落实、乡村推进和实施”的工作机制,制定各责任主体主要职责清单,尤其是严明区、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的主体责任,促进“关键少数”发挥作用。区委书记胡晓平作为“第一责任人”,把脱贫攻坚责任牢牢扛在肩上,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要求,自觉担当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历史使命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辖区内93个贫困村走访调研全覆盖,研究解决贫困村退出的各项节点、难点问题,把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始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明确行业扶贫责任,签订责任状,强调单位一把手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推动行业部门发挥资金、政策等优势,助推脱贫攻坚。强化帮扶责任,每个贫困村、深度贫困村都安排了一名县处级领导以上挂点,每个行政村都落实了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选派了“第一书记”。全区共选派了276名第一书记、派出276支工作队、6008名干部驻村帮扶,实现了单位结对帮扶,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两个“全覆盖”。强化监督责任,成立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督查组,常态化督查,及时通报督查情况,督促限时整改问题,对作风不实的单位和干部从严问责。

二是健全攻坚体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主要精力、工作重点和财力资源集中到脱贫攻坚,专门成立脱贫攻坚总指挥部,由区委书记担任总指挥,设立由区领导担任组长的资金保障、攻坚推进、监督执纪问责和25个专项扶贫工作组,逐一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行业部门的攻坚责任和任务要求,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清单管理,建立了“3+25”专项扶贫工作体系,即:总指挥部各工作组(3个)及专项扶贫工作组(25个)。同时,实行行业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调度和上报工作进度,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层层传导压力。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两个维护”的试金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高频调度、高位推动,举全区之力攻坚精准脱贫。区委常委会每月至少1次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区政府常务会常态化听取和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定期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现场推进会、工作调度会;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传导压力和压实责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落地见效。

(二)凝聚攻坚力量,以“一边倒”的态势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是实行“大村主任”责任制。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所有县处级干部、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乡镇党政正职都安排担任行政村“村主任”,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负责统筹调度所挂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协助乡、村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节点、难点问题。

二是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充分发挥“村主任” 的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全区结对帮扶干部到挂点村开展“扶贫工作日”、非贫困户“大走访”、“机关干部下基层、连心连情促脱贫”等活动。全区41名区领导、29个市级及以上单位、106个区委、区直(驻区)单位及19个乡镇的全体领导和干部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开展“大走访”等活动、全区共发现解决“漏评”、民政低保、住房安全、饮用安全等个案问题,有力推进了政策落实落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对扶贫工作满意度。

三是构建大扶贫格局。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通过实施产业、基础设施、就业、教育、社会公益帮扶“五进乡村”,在原有168家企业结对帮扶93个贫困村的基础上,新增了183家企业参与到“百企帮百村”行动中来,实现了我区276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1个以上企业结对帮扶。同时,重点突出向深度贫困村倾斜,引导动员了30家有实力、有资源、有爱心的企业或商会组织重点帮扶19个深度贫困村。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投入社会帮扶资金4146.37万元。其中,慰问贫困户2549户,惠及贫困户5182人;发展了脐橙、油茶经济林、瓜果蔬菜、家禽养殖等产业项目16个;成立了乡镇爱心教育基金17个,筹集教育基金3800万元。

四是建立扶贫大数据系统。成立了以区领导任组长,区扶贫办、卫计委、房管局等22个单位为成员的区精准扶贫大数据监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依托国办系统、省办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接财政、社保、城建、民政、卫计、金融等数据资源,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特困人员信息统计分析,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及时比对排查贫困户信息,提高扶贫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三)聚焦工作落实,精准发力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一是精准“大排查”,扣准脱贫攻坚“第一粒纽扣”。坚持把精准要求贯彻脱贫攻坚全过程,加强贫困对象动态调整和监管,严格按照“七清四严”“八个不能退”要求,严把“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识别程序,集中开展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基础工作大排查,确保应进则进、不落一户,201811月动态调整新识别274830人,清退129607人。强化国办系统、省大数据平台信息数据管理,提升建档立卡数据质量。

二是问题“大整改”,举一反三强化整改落地见效。坚持问题整改,对各级巡视巡察、督查检查反馈的问题、“我为督查提建议”网民留言情况、“12317”扶贫监督电话以及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逐一研究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逐项销号,坚决抓好整改。同时,举一反三,注重常态长效,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各项机制,以问题整改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整体工作水平提升。

三是干部“大培训”,打造一支懂业务扶贫队伍。围绕各级扶贫干部“做什么、怎么做”,采取集中考试、电话抽考等方式,让干部吃透政策、讲好政策、落实好政策,打通扶贫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统领脱贫攻坚工作的水平。采取分层分批、全员覆盖的方式,开展扶贫业务“大培训”,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和各项扶贫政策举措,今年完成各级扶贫干部培训万余人次。每季开展业务考试,区级考试对象为区领导干部、乡镇党委书记、区直驻区单位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区直驻区单位的考试由各乡镇、各单位自行组织,考试对象为未参加区级考试的机关全体干部、各驻村工作队员(含第一书记)以及所有村干部。在128日和1214日组织的全区脱贫攻坚业务知识考试中,全区参考377人平均得分90.43分,扶贫干部掌握政策水平明显提升。

(四)瞄准攻坚“靶心”,确保实现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

一是住房改造保安居。始终把解决群众安居问题摆在全区民生工作的突出位置,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保障房建设、住房维修加固等安居扶贫工程,解决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今年共建设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15个,计划搬迁安置896372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完成756户农村“四类对象”改造任务。

二是健康扶贫除病根。在全面筑牢健康扶贫“四道医疗保障线”的基础上,建立了医疗保障“暖心基金”,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达不到90%的,由“暖心基金”进行补充报账。进一步完善慢性病管理,加强筛查摸底,优化鉴定方式,门诊特殊慢性病认定周期由原先的30天缩短至10天。同时,下放慢性病诊疗结算权限到乡镇卫生院,方便患者就近看病拿药。2018年全区城乡贫困人口(含未列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民政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孤儿)补偿46822人次,医疗总费用15472.60万元,四道医疗保障线合计补偿14117.29万元,个人自付金额1355.31万元,个人自付比仅为8.8%

三是教育扶贫断穷根。实行“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教育扶贫资助政策教育局长、校长负责制,确保义务教育贫困学生不因贫辍学,贫困家庭学生助学政策“应补尽补”。今年共发放教育资助金5828.75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38920人次。同时,认真抓好雨露计划工作,引导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2018年雨露计划合计发放补助资金595.8万元,其中本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职业教育补助1288人,386.4万元;往年未补助建档立卡贫困子女职业教育补助746人,209.4万元。

四是兜底保障筑防线。实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农村养老保险费全覆盖,深入开展农村低保排查清理工作,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目前全区共有建档立卡农村低保对象848323006人,农村低保标准达到340/月、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455/月,农村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350/月,筑牢最低生活保障防线,保障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五)强化项目建设,不断提高贫困群众满意度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扶贫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通过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安排区本级政府性基金,以及安排不低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比例资金用于脱贫攻坚,逐年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突出解决贫困村退出“9+3”指标体系短板和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 弱项。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网络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持续加大投入,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让广大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三是加强村庄整治。坚持把“空心房”整治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整治攻坚期内,区四套班子领导靠前指挥调度,深入一线督战,实行每天一通报、每天一排名、每天一调度、十天一次流动现场会,全力推动农村“空心房”整治工作。一是干部带头。公职人员、村组干部、党员率先拆,为群众树立身边的榜样;二是理事主导。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伍军人和老模范“五老”先锋带头作用,引导群众主动拆除“空心房”;三是资金先行。筹足“空心房”整治资金,及时发放补助资金到位,保障农民切身利;四是拆后管理。按照村庄规划要求,将腾出土地,进行清理平整利用,统一规划设计,按照“一户一宅”政策集中建房,打造农村新风貌。通过开展农村“空心房”的大整治,带来了五个方面的喜人成效,拆美了村庄、拆净了空气、拆除了陋习、消除了安全隐患、助推了脱贫攻坚。今年以来,我区“空心房”整治工作无论是质量还是在成效上都走在省、市最前列。

(六)聚焦脱贫质量,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一是两业扶贫,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按照“五个一”产业扶贫机制,积极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因地制宜引导贫困群众发展脐橙、甜叶菊、油茶等六大主导产业。今年发放产业奖补2812.11万元,覆盖贫困户29745户次,户均奖补1466.6元;累计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18188.48万元, 3436名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解决了资金困境;培育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46家,辐射带动贫困户3517户。今年426日,全国蔬菜产业发展大会在我区产业扶贫基地观摩学习。省委书记刘奇省委书记易炼红同志等省市领导先后到我区江口河埠产业扶贫基地调研,对我区产业就业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江口镇产业扶贫典型被《江西省产业精准扶贫案例汇编》收录。深入推进就业扶贫。围绕促进贫困户就业和创业,构建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就业扶贫基地等就业扶贫模式,促进转移输出就业,拓宽贫困户的增收门路。出台《赣县区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实施办法》,按年分区域给予贫困劳动力交通补贴300500元,促进贫困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全区累计认定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产业基地52个,吸纳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贫困户372人,拨付补助(贴)资金153.98万元;公益性岗位安置3119名贫困户就业;区级层面免费对5858名贫困户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全区拨付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交通补贴10408人,共计421.84万元。

二是多措并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方面,政策支持,多元发展村集体经济。2017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提出了10条途径、制定了8大扶持政策,2018年又出台了《关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的方案》,进一步强化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措施。全区探索推广了整合资金发展光伏电站、基础建设项目资金入股招商引资企业、创办或领办产业合作社、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等多种发展模式,多元化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资金扶持,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2017年区级财政安排3600余万元专项资金,为93个“十三五”贫困村各建设了6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2018年,安排811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了光伏扶贫增容扩面工程,对93个“十三五”贫困村光伏电站增容至100千瓦,为86个“十二五”贫困村、3个深度贫困村建设100千瓦光伏电站。

三是强化宣传,提高扶贫政策知晓率。加大宣传力度,印发宣传资料、发放《脱贫攻坚政策明白卡》等详细向贫困群众说明各项扶贫政策,并附上了联系电话,方便群众咨询了解,累计印发宣传资料等20多万份。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经验做法积极宣传报道,今年共发表国家级主要媒体关于脱贫攻坚用稿39篇、省级主要媒体关于脱贫攻坚用稿66篇。区级媒体长期聚焦脱贫攻坚,设置专题专栏持续推出系列报道,今年出版精准扶贫工作简报19期,同时在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宣传微视频《赣州市赣县区脱贫攻坚汇报片——创新脱贫奔小康》,得到了大量阅读和转发。通过在全区设置扶贫标语、宣传栏、漫画墙,组建微信群等形式进行政策宣传,采取访谈、新闻特写、专题报道等方式,大力宣传各乡镇各地各部门精准扶贫的新做法、新成效,全区初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四是“志”“智”双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围绕脱贫攻坚主题,开展了“我的脱贫故事”宣讲、“我的扶贫故事”征文、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等活动,广泛挖掘和宣传脱贫典型,用正面典型事迹引导身边的人,改变贫困户精神面貌,摒弃“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发放《脱贫光荣证》,为让达到国家脱贫标准的贫困户顺利退出,打消他们的顾虑,要求结对帮扶干部和贫困群众认真算清“收入账”,并以乡镇为单位,召开贫困户脱贫困大会,让退出的贫困户没有思想顾虑,营造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培育文明乡风,扶贫、扶德、扶勤、扶志相结合,持续推进乡风文明行动,完善红白理事会制度,深入开展了星级文明户、好婆媳、好邻里、身边好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开展“新赣南妇女运动”,引导贫困户开展庭院卫生“五净一规范”(院内净、卧室净、厨房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和院内摆放规范)活动,帮助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改善生活居住条件,改变贫困户的精神面貌,坚定贫困户脱贫信心。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尽管我区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对标对表,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夯实。个别干部业务依然不熟,少数村级档案还是不全,部分帮扶措施还有些乏力。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由于历史欠账大,我区农村公路、人居环境等基础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三是脱贫攻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仍然存在少数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基层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还需下更大的功夫。四是贫困户庭院环境卫生五净一规范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些贫困户庭院存在脏乱差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庄整体面貌。五是在激发内生动力上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把扶智扶志贯彻脱贫攻坚全过程,但是针对一些贫困群众仍存在的陈规陋习、“懒汉思想”等问题,如何调动他们依靠自己头脑和双手创造新生活的内生动力,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2019年,我区将坚持以“一边倒”的态势,全力以赴抓脱贫攻坚,以“零差错、零缺失”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更加注重攻坚深度贫困,更加注重提升脱贫质量,更加注重精准帮扶稳定脱贫,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确保完成47个贫困村(含深度贫困村)退出和18441名贫困人口脱贫两项任务,如期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

(一)强化“一边倒、三落实”,压紧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把主要精力、工作重点和财力资源集中到脱贫攻坚,进一步以“一边倒”态势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健全区、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机制,强化行业扶贫责任和帮扶责任,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把脱贫攻坚的责任和压力传导到“神经末梢”,进一步抓好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和工作“三落实”。

(二)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实施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围绕贫困户脱贫“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贫困县摘帽“三率一度”指标,对就业、产业、教育、健康等扶贫政策享受情况,进行全面过筛排查,确保政策享受不落一项、不漏一人,给贫困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进一步精确瞄准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落实扶贫政策举措,确保贫困户得到实打实的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大督查检查力度,推动全区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让困难群众真正享受到扶贫政策的阳光雨露。

(三)紧盯“强弱项、补短板”,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服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整体推进、同步实施贫困村、非贫困村扶贫项目,对照“9+3”指标,不断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同时重点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大力整治乱堆乱放等“脏乱差”现象,确保路边净、村庄净。继续推进乡风文明行动,积极引导农户改善家庭环境,按照“五净一规范”的要求,搞好家庭和房前屋后卫生,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四)落实“抓常态、严管理”,切实打牢脱贫攻坚基层基础。进一步加强建档立卡系统信息动态管理,系统梳理,逐户核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完善一户一档资料,确保逻辑准确。进一步加大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以及结对帮扶干部的管理,提升帮扶成效。进一步狠抓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整治“怕、慢、假、庸、散”顽疾,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

(五)坚持“严要求,高标准”,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严格要求自己,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改进帮扶方式,不搞简单送钱送物,造成非贫困户心理不平衡,多采取产业奖补、劳务补贴、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去做工作。通过96333精准扶贫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贫困户提供全天候便捷化综合服务,受理贫困群众的求助、对扶贫政策和措施的咨询,以及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建议等,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提高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和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