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文广新旅局 > 计划总结 > 计划总结

赣县文广新局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访问量:

赣县文广新局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文广新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围绕全县工作大局,以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为切入点,着眼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增强赣南文化引导力、服务力、影响力、竞争力、传承力、创造力,为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一、五年来工作

(一)加快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文化服务力

1、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文化事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文化设施,发挥公共财政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逐步完善奇石根雕一条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以小广场、小影院、小广播站、少年宫等为主的文化载体建设。筹措文化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和特色文化村建设。

2015年我县有6个单位申报了全市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大田乡综合文化站、江口镇综合文化站、白鹭乡白鹭村文化活动室、吉埠镇枧田村文化活动室),20163月通过了验收。《关于公布全市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赣市创办字〔20166号)公布了全市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158个,其中我县白鹭乡综合文化站、王母渡镇综合文化站、南塘镇综合文化站、王母渡镇枫树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王母渡镇和坊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名列其中。

2、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根据上级国有院团转企改制相关文件要求,赣县采茶剧团在2012730日完成工商注册及税务登记,转企改制为赣县民俗歌舞演艺有限公司,2012912日核销了赣县采茶剧团的事业编制和法人,并在赣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进行了登报公示。2012年,赣县采茶剧团被江西省委宣传部评为“走基层 闯市场 受欢迎”全省转企改制基层国有文艺院团。

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赣县编[2014]31号《关于撤销县戏剧创作室的通知》,决定撤销县戏剧创作室,其职责、原有2名人员连人带编并入县文化馆。

2015年,组建了赣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合并县新闻出版局。进一步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加快转变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达到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成效。

3、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五年来,赣县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建设,在赣县县城环境最优美的樱花主题公园最佳位置先后投入500万余元,建成建筑面积5850平方米的新文化馆;投入316.5万余元,建成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的新影剧院;投入726万元,建成建筑面积4304.8平方米的新图书馆;对江西客家博物院进行升级改造,投入591万余元,新建建筑面积3569.8平方米的圆围、方围、围龙屋三个展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

4、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依托基本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文化下乡、广场文化、假日文化和各类文艺调演比赛等群众文化活动,将主流文化送到群众身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群众心中。同时,积极扶持民间业余文艺团队,文化馆、演艺公司帮助培训文化站长、文艺骨干,现有民间业余艺术剧团222个。

五年来,共完成电影放映22924场,观众120万人次,送戏下乡585场,观众13万人次,自办文体活动559场,参与群众达110万人次。

5、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按照“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大赛”的要求,每年年初制定了全年的文化活动计划。全县民间文艺队伍有48支,常年活跃在乡村,深入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创新公共文化体制机制、服务方式和手段,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打造了中国(赣州)客家生态文化旅游节这一文化品牌。中国(赣州)客家生态文化旅游节活动贯穿全年,包括赣县樱花节、储潭油菜花节、湖江桃花节、宝莲山杜鹃花节、吉埠杨梅节等等。特别是樱花节期间,活动非常丰富,有为期一周的“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文艺演出活动,有大众参与度高的特色产品展销、根雕、书画展等活动。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受群众喜爱,既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满足了群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还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6、文化馆工作

赣县文化馆坐落在杨仙大道西路13号,总面积6231.22平方米。内设多功能厅、书画摄影展厅、非遗展厅、培训室、电子阅览室、文化课堂、书画室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五年来,赣县文化馆全面实行免费开放政策,为群众免费提供各类艺术辅导、培训、讲座、艺术展览、文艺创作等项目服务,使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服务得有效保障。文化馆三楼免费开发大厅常年对外免费开放。内设书画摄影展厅、排练厅、电子阅览室(历史、小说等科普知识共30多万册电子书籍)、书画创作室、艺术培训室3个。2011年、2015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2014年荣获江西省“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优秀组织奖。

文化馆制订了全年的艺术培训辅导计划,一是采取业务人员包片的形式定时或不定时地下社区、进校园进行艺术辅导及培训。二是通过老年大学这个平台,吸纳城区文艺爱好者集中辅导和培训。

7、图书馆工作

赣县图书馆,坐落于赣县银河大道,占地面积为1419.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22.54平方米,藏书量11.5万册,有22种类图书。馆内设有办公室、外借室、少儿阅览室、盲人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编室、科技阅览室(培训室),地方文献资料室、古籍保护室、多功能厅、机房等12个功能区。可一次性接纳读者300余人,现平均每天入馆人数200余人次。现有馆藏图书11万余册,现为国家二级馆。

图书馆全面实行免费开放政策,截止2015年年底馆内藏书11.9万册图书、文献、报刊等,种类有22大类。县图书馆正以国家一级图书馆标准完善馆内软硬件功能,力争2017年评为全国一级图书馆称号。

20156月由老馆搬入新馆以来,馆内各功能室已向社会实行免费开放(办证、验证、存包等辅助性服务及基层辅导、流动站点服务等)。到目前为止,新增办理图书借阅证319多本,接待到馆读者26539人,全年借阅册数22048册次。坚持各功能室每周对外开放56小时以上,坚持各项功能室每周对外开放56个小时以上,做好书刊报刊的录入、装订、整理、上架工作,切实做好书库防蛀、防霉、防盗、防火等四防工作。

加大古籍保护工作的力度。图书馆专门设置了古籍书库,配置了樟木密闭书柜,并对现有古籍图书建立了数字档案。图书馆对馆藏古籍进行了详细清点、编目整理和定级,目前共普查出善本161本,其中嘉庆年间府志保存完整,具有地方志研究价值。

积极开展各项读书活动。2015年就先后承办了全省三区人才艺术档案培训活动。全县104个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活动、全市第五届民乐大赛,开办了二胡学术研讨会、书画研讨会、定期举办社科讲堂、道德讲堂等活动,同时还长期开展送书下乡、图书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等活动。

8、非遗保护工作

赣县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个、省级3个、市级9个、县级57个,2015年申报了“云灯”为省级及国家级非遗项目,五云柚子灯(传统舞蹈)、赣县木偶戏(传统戏剧)和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已列入赣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经过公示期,文化部正式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赣县东河戏名列其中,县文化馆已完成国家级保护名录《东河戏》的经费申报工作;申报了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幸巧玉、钟烈萱等5人、省级1人,国家级2人,并落实了非遗传承人的津贴;挖掘整理了高腔、木偶戏等非遗资料;在南昌举行的第二届湘赣鄂皖四省非遗联展,赣县食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兆福获优秀传承人奖。

在非遗项目的市场开发上,扶持非遗项目黄元米果引导传承人建设加工厂,加大了生产规模,厂房面积2000多平方米,吸纳工人15人,把传统非遗项目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家致富。同时加大扶持纸扎云灯等传统手工工艺,既解决了传承问题,又解决了就业问题。

9、深入开展“三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

加大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力度。我局每年都制定了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年度工作方案,开展美术书法、摄影知识等讲座,培训农村采茶戏、秧歌、书法、二胡、高跷、图书管理、农家书屋管理等人员,对乡镇宣传委员、文化站长等骨干开展培训计划。五年共培训农村文化骨干人才2800余人。

2014年,江西省首次开展“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我县按计划接收了省选派人员33人,对口支援江西客家博物院、县图书馆、县戏剧创作室(现已并入县文化馆);按计划接收市选派4人,对口支援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市采茶歌舞剧院1人、县民俗歌舞演艺有限公司;按计划县选派4人,对口支援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

2015年度,省、市“三区”人才支持文化工作者到赣县支持客家文化调查、保护、传承、文物保护、图书业务管理、古籍普查登记、艺术档案数字化管理、基层文化信息共享指导与服务、非遗保护等文化工作者,省级选派7人,市级选派4人,县直文化单位选派了34名专业人员下基层指导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扶持指导。

10、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

全县共有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含荫掌山林场综合文化站),总面积达21701.48,为乡镇属事业单位,县文广新局进行行业管理,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中央财政支持2.5万元,用于运作管理使用。

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20142017年度)中,我县江口镇、南塘镇综合文化站被评为一级文化站;茅店镇、大田乡、大埠乡综合文化站被评为二级文化站;吉埠镇、湖江镇、三溪乡综合文化站被评为三级文化站。

我局积极整合与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提高农家书屋的建设与规模.大力推进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积极协助县残联摸清残疾人在农家书屋任管理员工作情况,为残疾人提供就业计划,实施两个民生工程一起抓,确保完成省政府民生工程残疾人就业与培训工作任务。

全县276个行政村都已建成农家书屋,每年按计划更新图书,2015年按计划更新了175家农家书屋的图书,增订了《特别关注》、《农村百事通》、《家庭用药》等7种期刊,各书屋管理员定期检查是否存在被虫蛀、受潮、遗失、损坏现象,坚持每周周二至周五下午半天、周六和周日全天为读者开放,坚持做到每天更换新的报纸。

(二)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增强文化竞争力

我局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目标任务、有保障措施。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发展产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建设,支持特色文化产业建设。

2014年引进了赣州黄蜡石大市场,占地60多亩,建筑面积约26000多平方米,已租(买)店铺245间(含一楼、二楼),入驻业主61户,还引进了国家级玉雕大师陈孝兴,成立了陈孝兴玉雕大师工作室。2015年举办了首届黄蜡石文化产业博览会,来自各地的经营户432个,交易达到6000余万元2016上半年,黄蜡石市场交易额2600万元(含第二届中国●赣州黄蜡石、奇石博览会期间),新增各项投资80万元,举办了24期市场自助拍卖会。

以我县苏区时期茅店海关和江口贸易分局为背景的34集红色电视连续剧《破阵》是我县精心策划组织的文艺创作工程中的又一项重要成果,2014329日在北京举行开机仪式,48在我县举行了开机仪式及拍摄工作。于20151142025分在央视8套电视剧频道黄金强档播出。

五年来,我局组织了陈孝兴玉雕黄蜡石精品、根雕、竹雕、根艺作品、福雷斯公司的《脐橙寻宝记》、江西尚世星河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拍摄的赣县原创电视剧《破阵》、赣州很红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的宣传片《有多少爱可以胡来》、夏浒文化景区文化产业项目等项目参加了第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深圳)第十一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博览会。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推动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传播

鼓励文艺走出去,提升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力。2011年,由许忠佑、赖斯清同志合作创作的歌词《我的故乡-白鹭》在2011年《心声歌刊》全国词、曲创作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许忠佑创作歌曲《世界的微笑》在20118月参加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当代音乐艺术院、中国音乐文化促进会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唱支颂歌给党听”全国原创音乐大赛,获得二等奖;许忠佑创作歌曲《我从歌乡来》获2011《心声》歌刊全国词曲大赛二等奖。

2012年,许忠佑创作歌曲《你好,月亮》获得《心声》歌刊全国歌曲大赛三等奖,创作采茶戏音乐《编花篮》获得市专业剧团调演二等奖。

2013年,许忠佑创作歌曲《山里的太阳》,在《心声》歌刊全国歌曲创作大赛中获二等奖,还创作了小品《夫妻话低碳》,三句半《八项规定正党风》等作品。

2014年,在全省第五届江西艺术节●第八届江西音乐舞蹈艺术节声乐比赛中,县演艺公司演员潘春英获得民族唱法三等奖,吕鹛获得民族唱法优秀奖;由县文化馆选送的黎鹏美术作品《猫趣》在第五届江西艺术节、第十届江西少儿艺术节中荣获美术类一等奖;由县文化馆选送的刘汉卿摄影作品《云雾耕耘》在第五届江西艺术节“美丽江西”—全省摄影大赛中获优秀奖;县文化馆组织书画作品参加第五届江西艺术节,第十届江西少儿艺术节,获少儿艺术节美术书法一等奖一名;县文化馆组织49个节目参加赣州市第十二届艺术节曲艺故事大赛,获得组织奖;1018日,纪念红军八十周年暨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改工三十周年红歌会上,吕鹛荣获唢呐(十送红军)二等奖。

2015年,曾丹同志创作的《啊 红土地》音乐作品,已被“中国大众音乐协会”《感动中国》群文杯全国大型原创词曲展评活动组委会评为银奖;许忠佑创作的《世界的微笑》获得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感动中国”全国歌曲大赛功勋创作奖。

(四)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我县文化市场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支队业务主管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监管条例和规章制度,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营造了积极向上,健康的文化市场环境;构建了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目前我县有文化经营户共212家,其中网吧经营场所37家(暂停营业的3家);歌舞娱乐场所(卡拉ok43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25家(暂停营业的5家);电子游戏室30家(包括大型动漫城5家),现全部被公安部门关停;国营歌舞演艺公司1家,民间采茶剧团1家,书报刊市场零售出租店27家,打字复印店33家,印刷企业15家。

一是健全六项日常监管制度。行政执法日记制度,做到每次执法有记录;管理举报制度,12318举报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零点断线制度,杜绝超时营业;上网实名登记制度,禁止未成年上网;互通信息制度,密切与学校的联系;经营服务承诺制度,倡导文明合法经营。

二是强化八项措施。划分责任区,责任到人,加强日常检查,检查到位;加大处罚力度,执法到位;鼓励投诉举报,奖励到位;加强行业自律,诚信经营;发挥媒体作用,执法情况公开;调整产业结构,做强做优;密切部门配合,齐抓共管。

三是实行义务监督员制度。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教师、关工委等各方面人士担任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发放网吧市场巡查卡,对全县的文化市场经营场所进行不定期的义务检查。采用问卷调查,街头征询意见等形式,听取群众对市场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四是建立城乡联动管理制度。将网吧管理工作纳入各乡镇文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到县乡联动,部门联动,专职与兼职管理人员联动,乡镇与学校联动。

(一)网吧专项整治工作。我局每年都会专门制定网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稽查大队对全县的网吧市场进行了重点巡查,对全县所有的网吧安装了远程监控实施,加大处罚力度,稽查人员每天不定时对网吧场所进行巡查。切切实实规范了网吧营业场所经营秩序,使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地遏制了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行为。

(二)网吧监管平台软件升级工作。我县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网吧监管平台,该平台工作运行正常,网吧服务器安装率、在线率、网吧监管平台内网吧数量与实际网吧数量一致。

(三)网吧转型升级情况。目前我县有一家市级试点网咖(亚马逊网咖),该网吧经营状况良好,卫生环境优越,经营管理已步入正轨;随后,优优网咖、胜大网络、新视觉网吧相继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四)营业性演出活动监管情况。一直以来,我局都是按照程序审批,再派稽查人员到现场监管的方式进行监督。

(五)歌舞娱乐场所监管整治情况。赣县目前有歌舞娱乐场所43家,办齐相关证照的只有4家,其余39家未取得消防部门出具的消防合格意见书,至今都未办理《娱乐场所经营许可证》。我局针对这种情况,已上报县人民政府、县安委会、县安监局、县消防大队等有关部门,并已制定娱乐场所(卡拉ok)整治实施方案,县政府对此方案还未作出批复。但我局从未放松对娱乐场所(卡拉ok厅)的日常监管巡查工作。

(六)游戏游艺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室)的监管情况,全县电子游戏室,包括大型动漫城,从2014年开始至今由公安部门全部关停。

(七)出版物市场的整治及“扫黄打非”工作情况。五年来,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我局与教育、公安、工商、学校等有关部门每年都会联合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整治 扫黄打非专项行动,重点检查出版市场、印刷行业、学校周边及路边游商,对违法违规经营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对非法出版物及违规小卡片等进行了收缴。截止到现在,我县各出版印刷单位、打字复印店、音像制品单位经营有序。

(八)执法数据网上登录填报情况。按照上级要求,我局执法人员都能熟练运用《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审批与执法系统》,都能熟练地在系统上及时准确填报执法数据。目前,我局执法数据报送工作在全市每月排名都能保持前五的成绩。

(九)文化市场安全生产情况。我局就安全生产专门召开文化经营业主会,并制定安全生产实施方案。在对经营户的日常巡查工作中,增加了安全隐患排查内容,并记录在检查记录中,真正做到事事讲安全,时时想安全,确保不出安全事故。截至目前,我县文化市场安全生产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

(五)配合县里中心工作

1、“三送”工作、精准扶贫工作

五年来,我局先后在田村镇夏都村、西坑村、王母渡镇歧岭村、龙潭村、上排村、下邦村、大陂村开展“三送”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

我局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开展文化扶贫,制订并提交县政府审核通过了《赣县文化扶贫专项方案》,对116个贫困村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队伍都有了明确的规划;加快了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推进了重点村文化设施建设,确定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基层文化服务示范中心,2015年建设8个,已经在实施中;推进每个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每个村一套音响、一个宣传栏、一个好人榜,今年建32个。2016年,我局积极推进“六站一中心”的农家书屋进驻工作,同时拟定了“农家书屋+电商”的实施方案。

在“三送”和精准扶贫挂点村,县文广新局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按时完成了筹集扶贫资金的任务,完成了联系户的上户调查工作。按照“三送”工作“五促进”总要求,做到目标、任务、责任、举措四明确,进一步纵深推进“三送”工作,围绕乡、村的中心工作开展“三送”,认真摸清困难群众家庭情况、形成困难原因,帮助理清思路,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按照上级要求,实行结对帮扶。结合“三送”工作,抽调骨干人员,帮助王母渡镇垃圾处理厂征地拆迁工作开展,向拆迁群众准确宣传政策文件精神。

2、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工作

作为成员单位,我局按时参加各项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工作会议,五年未出现一例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方面的突发事件。

开展了消防安全大排查和老楼危楼安全排查工作,做好下属各文广单位和文化经营场所的消防安全和房屋安全检查工作。元旦、春节、两会期间,我局落实了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配合县信访局积极开展领导接访工作,开展了全系统的大排查,为全县的和谐稳定作出了努力。

文广新系统每年都开展了综治宣传月系列活动,在人流量较大的主城区和网吧、歌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分发宣传材料,宣传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

文广新系统开展了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满意度工作,在文广新系统干部职工、挂点村群众、村(社区)文化骨干、文化经营者中开展了宣传活动。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1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加强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出台优惠政策,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型产业。

2、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1支持赣州很红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影视文化娱乐产业

2)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加强土坯房改造中的客家古村落和具有红色记忆的建筑的保护,加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打响“世界客家摇篮、休闲养生福地”品牌,建设一批文化景区和农家乐。

培育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活动,开发旅游文化产品,赣州黄蜡石专业交易市场要打造成集黄蜡石、奇石、根艺、玉器、古玩、字画等为一体的四省(闽、赣、湘、粤)周边集聚地。

推进茅店关税处文化园项目和江口贸易分局项目,启动江口连片红色建筑群维修建设,建成串线的红色景点;

3)财政预算赣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项经费,每年不低于200万元;设立赣县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基础300万元,每年递增

以电视剧《破阵》的播放为契机,培育具有赣县特色的文化衍生产品。

3、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完善国家一级馆县文化馆功能,从场馆面积、功能布局、经费投入、人员培训等逐项达标;

2)加快县图书馆的投入使用,建设最美图书馆,装饰到位,健全功能,提升品位,创建国家一级馆,实行免费开放;

3按照“日日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度有大赛”的要求,全县年举办大型文化活动20场以上,抓好中国(赣州)客家文化生态旅游节系列活动,如樱花节、桃花节等重大节庆文化活动。

4)继续按照市局布置的任务数,保质保量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

4、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1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培育文化影视演艺公司,上剧目走市场化;主攻央企入赣县,采取并购、重组、联合等方式发展产业,培育一批苏区文化振兴骨干和支撑的文化企业。

2)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科技创新。成立赣县文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培养文化产业所需的专门人才,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满足事业发展需求;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

3)继续深入推进“三区”人才支持计划。

二○一六月十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