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教科体局>计划总结>计划总结

赣县区教科体局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打算

访问量: 下载文件

赣县区教科体局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打算

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区教科体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建设教育强、体育强区、科技强区工作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统筹推进教科体事业发展,现将有关工作小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党的建设扎实有效

1.理论武装有实效。全系统坚持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以“学、思、悟、考、用”为形式,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党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学习党的二十大、奋勇争先锋”基层理论宣讲团成员、大田中心小学党员教师石冷霜反映教育工作十年变化的宣讲微视频线上播放量突破“10+”,官微“赣州发布”予以了热点关注和推送转发,石冷霜成了网红“最美教师”。

2基层党建有亮点。全面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深入实施党建质量过硬“六大工程”,推动基层党建做实做细、出精出彩。积极壮大党员队伍,鼓励引导高知识群体入党,今年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73人,预备党员35人。持续推动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培育了《6+1模式让红色文化教育活起来》《五心并育幸福花》等一批叫得响、能推广、成效实的党建工作品牌,储潭小学教师舒小珍同志被教育部入选为“2022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全市教育系统党建质量过硬行动暨“五大行动”推进会在我区召开,我区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发言。

3.意识形态有进步。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组织主要领导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定期研判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化解意识形态重大风险。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到校上好思政课活动,截至目前,区领导到校上思政课42人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党员教师占比50.88%。深入开展“五红”培根铸魂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红色情怀。通过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开展1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和2次深入督查、1次区级督查,提高了全系统党员干部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强化了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

4.作风建设有提升。开展了教育系统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和“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开展“五型干部”评选活动,深入推进“六好机关”“六好校园”创建和“红旗股室”“红旗处室”评选活动,深入开展了作风建设专项整治,重点整治了干部作风、师德师风、酒驾醉驾等方面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管理机制、考核制度,全系统党员干部、广大教职工的法治意识得到加强,师德水平得到提升,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明显下降,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教育管理提质增效

1.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一是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快速扩充。2022年,新增7所公办幼儿园,扩充公办园学位近2000个,公办园入园率达51%,“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二是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迅速壮大。今年累计新招聘、调入学前教育教师150余人,公办园“两教一保”配备基本达标,其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提升;2022年,有15名学前教育教师在全省幼儿教师游戏案例比赛中获得奖项,其中一等奖3人。三是保教质量显著提高。20223月,我局被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评为“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双减政策落实落地,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一是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更加规范。严格执行校外培训机构整治 “三个一律叫停”标准,成立5个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督查小组,全年累计出动1000余人次,对全区73所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常态化督查,下发整改通知单25份,整改问题28个。社会各界对我区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总体评价良好。二是校内减负提质成效明显。持续加强教研力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持续实施作业“七项管理”,积极拓宽课后延时服务资源,探索课后延时服务模式,提高课后延时服务质量。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制定出台了《赣县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实施新的中小学校综合办学业绩考核评价方案,以评价改革引导教育克服“五唯”顽疾。“三个文化”教育活动获全省先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涌现了一批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如思源实验学校的射击、城关小学的葫芦丝、城关三小的书法、城关四小的国防教育和网球、白鹭小学的东河戏等等。

3.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稳步发展。我区2022年高考稳中有进,全区一本上线人数806(其中985院校上线64人),二本上线人数2869人,比去年增加159人,其中北校区邹文杰录取北大,区教科体局被评为全市“中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胜单位”,中学教育质量连续六年蝉联全市先进!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我局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发言。加快推进了赣县中专的升级改造,推动前沿职业学校实训楼建设和二期工程建设。实现“湾区+老区”职教合作模式,已和深圳技师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实行3+3联合办学。承办了赣州市中职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和赣州市中职学校技能竞赛,我区中专学校在班主任能力比赛和教学能力比赛中取得7个一等奖和6个二等奖的好成绩,6个队代表赣州市参加省赛。赣县中专旅游教学团队荣获全省中职学校唯一一个国家级一等奖,实现赣州市职业学校参加国家级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零的突破。加强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监管,对赣县实验学校、前沿职业学校进行年度督查考核,进一步规范了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深化推进普特融合教育,着力探索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投资900多万的赣州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2023年秋学期可投入使用。

4.保障水平大幅提升,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安全屏障筑得更牢。2022年累计投入1077万元,完成了全区341所校园安防“四个一”建设,全面提升了校园安防建设水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扎实抓好了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加强了防溺水、防欺凌、防性侵、防意外伤害等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校园安全事故较往年明显减少。

二是人才保障更加有力。今年累计新招聘教师554名,区外调入74名,全区教育人才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组建区级名师工作室45个,聘请兼职教研员16名,开展名师工作室结对帮扶薄弱学校和名师下乡支教活动50余次,派出15名城区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开展新教师培训600余人次,青年教师培养进入加速期,其中名师队伍建设经验《激发名师活力,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新教材”全省教研室主任培训班上作典型经验介绍;青年教师参加市级以上优质课(综合素养、基本功)大赛获省级一等奖18人、二等奖26人,市级一等奖40人、二等奖52人;全区中小学在各级刊物发表教研文章500余篇。

三是硬件保障更加充实。争资争项成果丰硕,今年已争取校建专项资金共计20267万元,已到位湖江中心学校等4所学校中央预算内资金2424万元。校建项目加速推进,2022年计划新开工11个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了贡江学府幼儿园等四所小区配套园和韩坊、阳埠两所乡镇民办园的回购,完成新建江口第二中心幼儿园和扩建五云中心幼儿园,推动了梅林中心学校开工建设和八中八小筹建等,让城乡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扩充。投入近4800万元完成江西师大附中赣江创新研究院、红金实验学校初中部、2022年新(改)建幼儿园教育设施设备配备;投入485万元完成了全区“专递课堂”建设;投入近400万元,将2015年前配备的班班通设备全部进行了更新换代等,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完成,有效促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利用短短的3个多月时间,按照“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标准,完成了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赣江创新研究院分校的筹建工作,顺利实现如期开学。

(三)科技发展更具活力

1.创新驱动发展布局实现新优化。一是纵深推进科技创新赋能行动。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比上年度增加5033万元,同比增长10.25%;完成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6.55亿元,占全年任务数的100.7%,同比增长923%。二是布局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推进有色金属新材料、永磁电机、生物食品以及农业优势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积蓄新动能,中科三环、寒锐钴业等一批“5020”项目落地建设。

2.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跃上新台阶。一是科技型企业数量再攀高。加快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通过评价企业达到107家、同比增长105.7%,位居全市前列。二是“三类”企业培育再加力。加大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力度,新增瞪羚(含潜在瞪羚企业)5家。三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再提高。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按“科创飞地+孵化器”模式,出台了《赣县区“科创飞地”认定管理办法》,更加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3.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得到新增强。一是更高水平加强技术创新攻关。今年以来,指导鼓励中科三环、全标生物、赣州诚正电机等企业申报“揭榜挂帅”项目6项,组织引导中科拓又达、国创中心、赣州吉瑞新能源等企业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3项。引导协调全标生物等企业实施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5项、新技术11项。二是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富民惠民。动员组织江西一粒红尘农业开发展有限公司、赣州华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申报2023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乡村振兴项目。

4.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取得新进展。一是产学研融合有深度。继续与江西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赣州市赣县区人民政府与江西师范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成功。推动吉锐新能源、一粒红尘、绿林湾等近10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二是招才引智添力度。联合区科协,开展了区首届“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和“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积极组织参评省、市科技创新先进人物,并为获评区“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和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市科技创新先进人物,共发放奖金10余万元,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5.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呈现新提升。一是构建了科技政策支持体系,兑现奖励资金368万,有效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创新创业的活力。二是加大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力度。在全市成立了首支科技创投基金——赣州中科壹号投资基金,注册资金2亿元,目前已孵化落地项目1个、在谈对接孵化项目4个,总投资4.5亿元。三是积极搭建创新创业支撑平台。高新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完成新增入孵企业16家、毕业企业3家,并成功获评为“省级众创空间”。

(四)体育事业蒸蒸日上

1.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建了一批全民健身场所、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作用。推动城北梅林体育公园、马口体育公园进行了升级改造,已完成了图审和预算编制工作,全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2.竞技、群众体育齐头并进。成功举办了赣县区2022年职工运动会、赣县区第二届老年广场舞比赛、赣县区"迎中国梦之蓝杯"羽毛球比赛等赛事活动;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了体育赛事,在赣州市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中,我区获得977铜的好成绩。体育场馆体育场每日前往锻炼市达3000人次,有效提高了体育场馆利用率。

3.体教融合进一步深化。按照“1+3+N”模式,以校园足球为重点,全面深化学校体教融合,赣县中学等9所学校被评为足球特色学校。在城关第四小学、思源实验学校、城关第三小学、红金实验学校、城关小学开展游泳教育试点,培训学生2100多名。举办了“赣县区中小学体育教育游泳比赛”“赣县区‘一县一品’游泳项目教练员(教师)技能培训暨游泳教育试点教师技能培训班。

4.健康校园建设有效推进。在城关小学等10个学校开展了“减盐”健康项目试点,65所学校被评为健康促进学校。加强对重点青少年和留守儿童的心理预警、心理疏导,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知识和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系统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常态化开展近视防控工作,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学生近视率有所下降。

5.美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艺德杯”艺术作品线上展示活动中,我区获得12个市一等奖,13个市二等奖,64个市三等奖。在赣州市中小学美育“双减”成果展示活动中,我区获市一等奖7个,市二等奖7个,市三等奖9个。以举办全区中小学合唱线上展示活动为抓手,各中小学成立了学生合唱团,学校艺术氛围进一步浓厚。

6.研学及劳动教育有序开展。召开了全区中小学研学及劳动教育实践工作推进会,明确了研学及劳动实践活动的对象、内容及时间,进一步规范了研学及劳动教育实践工作程序。遴选了11个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研学和劳动教育步入快车道。

二、主要困难和存在问题

(一)党建引领方面:

个别学校支部还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抓党建工作被动应付,流于形式,成效不够。少数党员干部、教师职工的党性修养、政治素养、作风建设还有待加强,甚至一些违法乱纪的现象还偶有发生。

(二)教育发展方面:

一是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还有待改善,城区学校大校额、大班额以及城区学位紧张问题还未得到有效化解。二是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还有短板弱项,部分幼儿园“三个面积”不达标,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率较低。三是队伍建设还有薄弱环节。基础教育音体美学科教师和高中数理化学科教师相对紧缺,学科专职教研员较为紧缺。三是个别学校产权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赣县七中为租赁原赣州农校用地及校舍办学(其中北区已移交办学,南区至今未移交),自20228月起每年需支付租金1500万元。

(三)科技赋能方面:

一是科技创新型人才引育有待改进,特别是柔性引才落实不到位。高层次、行业紧缺,人才引进难、留不住,企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特别是从事稀金基础研究、新材料开发、高端智能制造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更少。二是科技孵化载体建设力度还不够大、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与重大创新平台布局还不够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

(四)体育方面:

一是体教融合推进不均衡。部分学校在体教融合工作上做样子,实效性不强,没有从思想深处重视起来,搞形式、走过场,局里抓一抓,学校就紧一紧,积极主动性不够。二是学校卫生设施设备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大部分学校(幼儿园)没有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校医)和配备卫生室和相关的卫生设备。

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区教科体局将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市、区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以“五大”活动为抓手,以争创一流的志气、敢啃硬骨头有勇气、善作善成的底气,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的一年中,紧扣“五项攻坚、五个突破”工作思路,全力推动教育强区、科技强区、体育强区建设。

一、实施党建引领攻坚,在党建质量过硬上有突破。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教科体系统队伍素质提升取得突破。

1.坚持抓实理论学习,强化理论上武装。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教师职工的党性修养,打造一支党性强、觉悟高、理论深的教育、科技、人才队伍。

2.深入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队伍作风建设。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教科体系统作风专项整治,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讲规矩、守法纪、作风优的教育、科技、人才队伍。   

3.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优良教风、校风、行风。运用帮、传、带的方式,让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帮扶, 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快速发展。

二、实施项目建设攻坚,在扩充教育资源上有突破。

1.加大争资立项力度。针对我区办学条件、科技发展基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薄弱环节,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加强对接,加大争资立项力度,争取明年在争资立项上取得新突破。

2.加快推进在建项目进度。重点推进江西师大附中学赣江院分校高中部和幼儿园、梅林中心学校、八中八小建设,争取明年秋学期实现开学,在扩充城区办学资源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推动东部新城精品高中建设,加快职校、城西幼儿园等项目建设进度。

3.要加快办学条件薄弱学校(园)的改善工作。对湖新中、小学,储潭中、小学等办学条件较薄弱的学校,要抓紧报告、立项,能改的改、能搬的搬,特别是储潭中、小学,要想办法争取另择新址,新建学校。

三、实施深化改革攻坚,在教育质量提升上有突破

进一步深入推进“双减”、“新高考”、“五项管理”、“体教融合”等政策走深走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有突破。

1.深化教育模式改革,创新办学理念。要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深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发展学生的劳动能力。

2.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义务教育要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施高效课堂。创新作业管理模式,让学生只做有效作业。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抓好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确保文化知识学习质量有提升;要进一步创新课后延时服务模式和周末兴趣班服务模式,让学生在课后乐学、爱学、学好。高中教育基础年级要更加注重学习能力培养,高三年级要强化培优拔尖工作。职业教育要瞄准就业,服务产业,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品质。

3.深化教学评价改革,树立正确导向。要在现有学校办学业绩考核评价制度、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制度、学生学习水平考核评价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

四、实施科技创新攻坚,在建设科创高地上有突破。

1.突出“千亿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创新发展强引擎。一是高标准建设中国永磁电机产业园。紧扣全区科技创新发展定位,加快形成“四个一批”发展格局:即拓展提升一批特色功能园区、布局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聚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提升中国永磁电机产业园的标识度和影响力。二是高水平打造赣州高新区。探索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体制改革,推进园区整合提升和功能优化。三是高效能放大“两院四中心”引领作用。加强“两院四中心”和园区产业协调联动,充分发挥现有国家、省、市创新平台作用,提升“两院四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的能力和水平。

2.突出创新主体培育,着力壮大创新驱动动力源。一是持续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深入开展跟踪辅导与精准服务,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二是持续打造梯次并进企业集群。加快形成梯次提升格局,涵养创新型企业“蓄水池”,新增入库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孵化独角兽、瞪羚企业3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三是持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2家以上。

3.突出技术攻关布局,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力。

一是强化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稀土国家重点实验室,持续加强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稀土资源绿色利用与新材料应用综合试验等重大创新平台内涵建设,不断强化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二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综合运用“揭榜挂帅”等新型项目组织形式,加快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三是强化社会发展及农业科技支撑。加大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筹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打造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样板”。

4.突出创新资源集聚,着力塑造开放创新新格局。

一是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与江西理工、赣南师范和中国科学院等重点高校院所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支持高校院所与本地特色产业精准对接。二是大力开展科技招商。精心组织实施“苏区之光”、“双千计划”和各类引智项目,加快引进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三是加强创新开放合作。深化赣州高新区与深圳高新区新一轮战略合作,吸引优质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孵化,积极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五、在实施惠民体育攻坚,在全民体育健康上有突破。

1.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全面提升学校体育美育工作水平。

一是完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体育场馆利用率。以游泳、网球等运动为突破口,打造赣县区体育运动品牌。二是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美育劳动课。加大对足球课时保障力度,要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加强对足球课程的延伸教学。加快校园足球场地建设和完善。抓好足球老师、足球教练、足球裁判的培训。三是稳步推进游泳教育。在城关四小、思源实验学校等城区学校开展游泳教育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充游泳教育资源,稳步推进学校游泳教育。四是常态化开展体育美育竞赛活动。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全民健身日(体育节)等体育竞赛活动。

2.积极创建健康校园,全面提升学校卫生健康工作水平。

一是持续推进健康校园建设。督促学校按照要求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口腔疾病预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无烟校园建设。二是做好近视防控工作。推进教室照明改造,确保到2023年底前我区学校教室照明100%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全面完成教室照明达标任务。做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