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教科体局 > 计划总结 > 计划总结

赣县体育局十二五规划

访问量:

赣县体育局“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规划回顾

“十五”期间,赣县体育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体育部门的指导下,各项工作有很大起色,群众体育有更广泛的普及,领导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人们渴求健康的愿望日趋迫切,随着全民的体育健身意识不断提高,体育人口逐年递增,大大推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群众体育工作年年都有大型活动的开展,竞赛体育每年在全省、市都获得名次和奖励。

五年来,我局多次被省、市体育局评为竞技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参加赣州市运动会,获得全市县(区)组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三、体育道德风尚奖;参加赣州市“英东杯”少儿系列比赛多次获总分第三名体育产业取得了较好成绩, 2009年我县文体中心开工建设。

五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体育工作的开展缺场地、器材,体育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工作较滞后。

二、“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把增强人民体质作为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在普及群众体育的基础上抓提高,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的同时推动普及。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通过改革把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体育管理体制,转变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轨道上来,把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式从行政型转变到社会型上来。

坚持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逐步形成以社会办为主的格局,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加快体育法制建设,是今后体育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体育工作要全面转变到法治轨道上来。

坚持科技兴体、人才为本的方针,加大体育科技投入,加快体育人才培养,提高体育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三、发展方针和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发展体育事业的指导方针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县人民整体素质为根本任务,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坚持体育事业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我县体育工作水平,为加快建设全市综合实力强县作出贡献。

2015年,我县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全县体育意识普遍增强,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健康向上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成为全县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体育参有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全县体育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35%以上。人民的体质明显改善,成年人体质测定合格率超过45%,青少年体质明显增强。群众体育社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社会体育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22010年举办的省运会为契机,加快竞技体育发展,全面提升我县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竞技水平,努力实现在省运会和市运会上有新的突破。

具体目标是:竞技体育竞训水平和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积极完成市体育局下达的各项训练任务,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进一步完善体育彩票发行制度,扩大体育基金融资渠道。

四、“十二五”规划具体实施措施

群众体育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是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后五年体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努力构建政府管理、协会组织、社会兴办、全民参与的多元化、规范化、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管理、服务、监测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群众体育的普及化、科学化、生活化。
  
1、健全群众全民的健身组织,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建立完善镇乡、村委会(居委会)二级社会化群体网络和管理体系。乡镇、村委会(居委会)大部建立体育组织。

——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组成的社会团体管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团作用,开展好相应人群的群体活动。

——加强县各个协会组成的体育社团管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各类体育协会在群众体育活动中的桥梁、纽带和组织作用,逐步实现由体育局主办赛事过渡到体育局监管下的各协会自行组织赛事,有步骤地推进各个单项体育协会的实体化进程,形成社会办体育的格局。

——鼓励和支持乡村、社区、公园、广场等地群众自发形成的晨晚练健身站点,并纳入社会管理范围。

2、加快群众健身场地建设,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

——加快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积极争取省、市体育部门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建立实施的全民健身工程的数量,科学地进行安排,到2015年实现30%的乡镇、行政村、街道和社区建有全民健身工程。

加强我县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统筹协调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在确保群众健身安全的情况下,寒暑假、公休日对外开放,使学校设施资源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深入地向前发展。

——坚持开展我县每年一次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坚持改革创新,突出我县特色,内容丰富多彩,体现参与性。精心组织,年年翻新,成为我县有影响的大型活动之一。

——发挥工、青、妇、社会团体及行业体协、各单项协会等体育社团的作用,组织举办具有各自特点,项目多样,适宜相对人群的体育健身活动,并形成传统赛事。

——各乡、镇、行政村、社区(居委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经常开展喜闻乐见、突出健身实效、简便易行、生动活泼的健身活动。要积极举办各种社区间、家庭间的兼健身与竞技为一体的体育联谊、联赛活动。

4、建立健全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系统。

——加强体质测试中心、站、点的建设。到201520%的乡镇、20%的社区、建立二级体质测试站。积极倡导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体质监测站、点,2015年县重点中学全部建有体质测试站点。

——积极开展测试,逐步扩大受测面。采取集中、分散、巡回等形式,方便群众测试,逐步扩大群众受测面。2015年,城区测试人数达到辖区成年人人数的4‰;农村达到1

——加强检测队伍建设,提高检测人员的测试、评价及体质研究能力,为群众提供因人而异的科学健身方案,使体质测试工作成为加快全民健身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步骤。

5、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锻炼指导型、技能传授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到2015年,体育指导员达到350人,全县100%的健身场所、晨晚练点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群众体育工作者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培训辅导班,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技能传授能力,科学健身的辅导员和推广健身项目的生力军。竞技体育是体育发展的重点,是体育事业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部分,是确立体育强县地位的重要因素,其核心是要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今后五年,竞技体育工作主要的任务是:发挥我县人才培养和竞训工作的优势,全力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创造最优异的成绩,为我县争得荣誉。

1、坚持“体教结合”,合理规划体育传统校布局,促进体育人才培养和竞训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构建体教结合的良好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调动全县各布局学校积极性,明确各自竞训工作和人才培养、输送的责任和任务。

2、调整运动项目结构和布局,实施金牌战略、精品工程,金牌总分并举。由于竞技体育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在项目设施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发展符合我县实际的项目。

——继续巩固传统优势项目,打造我县体育精品工程。游泳、乒乓球为我县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在历次省市比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各“体教结合”布局学校要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实现打造我县体育精品的既定目标,推动整个项目提高水平,不断扩大整体优势。

——努力提高潜优势项目竞技水平,扩大夺牌夺金的项目点。田径中的某些子项,要优化结构,有取有舍,力争在2011年赣州市第三届运动会上成为我县夺牌的一个亮点。

3、加强对体育传统校竞训工作的合作与指导,建立良好的后备人才选拔、测试、训练和输送的体系。切实抓好我县组队参加全省及市级比赛的运动队的组建和集训工作,适当扩大运动员的集训规模,坚持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大运动量的科学训练原则,提高集训质量,争取优异成绩。

4、实施人才战略,创建一支事业心强、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教练员队伍。进一步加强爱岗敬业教育,提高教练员素质。密切与省、市体校的合作,加强对现有兼职教练员的培训,对优秀教练员和具有潜质的教练员送出去深造再学习,不断提高教练员专项科学训练水平。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向社会招聘优秀教练员,不断充实教练员队伍。为强化优势项目或开辟有潜力的新项目,可适当聘请和引进市级、国家级高级教练。调整教练员的奖励制度,加大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员的奖励,保证优秀教练员队伍的稳定。

5、发挥我县区位的优势,加大竞技体育硬件投入,保障竞训工作及参加市级以上比赛的经费。不断改善竞训条件,实现我县竞技体育跨越式发展。

体育产业和设施建设

1、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以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争取在2015年初步形成以体育彩票销售、体育咨询培训、体育休闲等产业结构。重视、支持体育彩票发行工作。努力落实完成好省、市下达的体育彩票发行年度任务,筹集更多资金,弥补体育事业经费不足。

2、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产业的规模发展。改革体育产业投资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培育和依法管理体育市场。

3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公益性体育设施的建设用地,实行强制性保护,由政府划拨,建设资金列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以下体育基础设施。

①改建城区中心游泳池。投资50万元改建位于梅林大街傍的中心游泳池,使其使用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二个标准泳池。

②完成县文体中心建设。建设一个占地面积达23000平方米的大型体育馆及其它配套设施,投资额达1.2亿元。

③完善县人民广场全民健身体育设施。规划投资50万元完善人民广场体育健身设施。

④结合星级酒店的建设,规划建设2个高档室外游泳池。投资额在200万元。

⑤完善全县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使重点学校具有较齐全的“两馆一场”体育设施,使之成为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

⑥完善县城南片区、城北片区、汶潭片区、红金工业园片区四大片区的社区全民健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⑦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全县规划建设5个体育新村。

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从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将体育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协调解决体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2、增加体育事业投入。将体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训练参赛经费争取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普及体育知识,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重视体育宣传,新闻单位要认真做好体育宣传工作,为体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4、加强体育法制建设。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加快体育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体育法规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保障体育事业的发展。搞好普法宣传教育,建立行政执法制度。

5、建设一支精通体育业务的队伍。进一步改革干部人事制度,逐步造就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知识结构合理、高效廉洁的体育队伍。

6、调动社会力量办体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兴办体育,推动依法成立的体育社会团体开展体育活动。加快建立体育社会中介组织,由其承担不应由体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体育事务。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体育发展的氛围。

2015年,我县将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中心次城区相匹配的体育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国民体质主要指标达到国家平均水平;竞技体育实力进一步增强;体育社会化体育经济水平明显提高,为基本实现体育强县打下坚实的基础。

赣县体育局

二○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