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发改委>计划总结>计划总结

关于赣州市赣县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访问量: 下载文件

关于赣州市赣县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 3日在赣州市赣县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赣州市赣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简慧文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全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极为不易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感染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同心聚力、共克时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1工作、全面落实“六保”2任务,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着力打造“中国稀金谷、生态客家城、活力新赣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大战大考夺取双胜利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感染疫情,全区上下众志成城筑起防控疫情的铜墙铁壁,仅用10天实现全区无新增病例,用31天时间将住院病例全部清零,勠力同心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并以最短时间重启经济社会发展“快进键”。及时出台“应对疫情稳增长35条”3“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24条”等政策措施,精准有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六稳”“六保”工作扎实推进,发放贫困户疫情产业补助资金1408.04万元,发放稳岗、招工、社保补贴等各类保就业补贴3100余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4亿元,稳定就业1.53万人。拨付工业电价补贴629.26万元,发放“三个信贷通”贷款6.69亿元,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4.6亿元。全年实现GDP增长4.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财政总收入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2%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稳居全市第一方阵。荣获全省2019年度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区),六大攻坚战考核列全市第四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二)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4月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满意度98.95%、综合贫困发生率0.53%的优异成绩,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6月代表江西高质量通过国家2019年脱贫县退出抽查,8月顺利完成了国家脱贫攻坚成效普查,区扶贫办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严格落实“四个不摘”4,扎实开展“十一个清零”行动,全年投入扶贫资金8.82亿元,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32196人,就业率达74.24%。发放产业奖补资金3399万元,受益贫困户3.12万户次。完成13302788人剩余贫困人口脱贫。至2020年底全区101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脱困,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

(三)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揭牌,填补了我省无国家级大院大所的空白,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同期落地永磁电机产业园首期3000亩开工建设,标准厂房一期18万平方米主体完工。工业首位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成功引进中科三环、拓野智能科技等行业知名企业,珐玛珈、正和磁业等龙头企业全面投产,天文磁业、腾远钴业等3家企业成功获批省级瞪羚企业5全区首位产业占比达61%有序推进红金一期14家企业技改搬迁,腾远钴业、晶星食品等项目实现当年搬迁、当年投产。现代服务业提速升级,成功举办省旅发大会赣县分会场活动,积极打造梅林古镇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带动1200户市场主体创业就业。新增物流企业14家,全区物流企业总数达63家。赣州高新投股权投资基金成立,为赣州首支市场化运作股权投资基金。现代农业加速推进,荣获2020年全省农业农村综合工作先进集体、赣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评为全国优秀园区。蔬菜、脐橙、油茶、甜叶菊等农业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新增设施蔬菜基地1.26万亩、脐橙5020亩,新造低改油等9000亩,打造了江口铭宸农博园。湖羊特色产业实现年出栏1.2万余头,阳埠腐竹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6,实现了地理标志商标“零”的突破。落实粮食种植面积53.69万亩,总产值3.57亿斤,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

(四)全力推进五区一体,城乡建设品质大幅提升

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为目标,持续进五区一体化,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2.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6%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市首创“老旧小区棚户区土地出让”的城市更新,高标准高品质完成燕南小区等14个集中连片老旧小区改造,受益群众41261.8万人,创造了老旧小区改造“赣县板样”。城区所有断头路全部打通,所有主次干道实现“白改黑”,完成城南市政排水雨污分流改造。新建26个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位2343个、充电桩560根。打造了红金社区“共同缔造”示范点。优化3条至中心城区公交线路,新增了城北、城西2条区内公交线路。江口示范镇、南塘中心镇等建设加快推进。实施了全区22个乡镇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完成三溪等7个乡镇圩镇污水处理厂、102个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开工大田等9个圩镇污水厂。在全省率先实施农贸市场、环卫保洁、污水处理三个城乡一体化。完成232个新农村建设村点整治。

(五)突出上项目扩投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全年实施“六大攻坚战”7项目133个,完成投资461.73亿元,其中列入省市调度的省大中型项目34个,完成年度投资的143.82%。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一期、昌赣客专北站连接线、G238S226大中修工程、高新区电网升级31个重大项目完工;华能瑞金电厂二期、万佳酒店等项目主体工程完成;区工人文化馆、城西棚改安置房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在建。争资争项工作创历史新高,争取上级各类资金56亿元。其中,争取专项债18亿元,为全市最多县(区);争取一般债券资金3.1亿元、特别国债2.64亿元。谋划储备2021年专项债重大项目41个,总投资达248亿元,项目个数、债券需求额度、审核通过数均位居全市前列。编制“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138个,总投资2000.38亿元,比“十三五”增长210%。招大引强成效喜人,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3个,其中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1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2个。

(六)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持续推进“五型”政府8建设,荣获江西省第四届营商环境优化县(市、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成“赣服通9赣县区分厅3.0”建设,上线特色服务事项170项,电子证照210种。探索推行“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工程招标不见面评审大力推进“容缺审批承诺制”办理模式,将41项审批事项涉及的255项审批申报材料列入“容缺”范围。成立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承接“中国稀金谷”全产业链审批事项。全面完成276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建立“砂石银行”并推广。“降成本、优环境”工作深入推进,兑现惠企政策2.2亿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上报信用数据535多万条,“双公示”信息2.59万余条。开放合作势头良好,实际利用外资1.39亿美元,增长7.93%;实际利用省外资金77.45亿元,增长9.08%;外贸出口总额4.38亿美元,增长6%。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创新合作示范区初见成效,成功签约粤企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达82亿元,吉锐新能源、拓野永磁电机等一批项目落户中国稀金谷。

(七)扎实推进生态建设,生态优势持续彰显

协同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圆满完成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287件各级督察检查交办环保整改问题已完成整改250件,整改完成率达87.11%按时全面完成红金工业园一期141家企业搬迁拆除城区空气优良率达到95.5%,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压实河(湖)长制责任,境内四大流域地表水均达类以上,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雨污分流主干管网全面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小水电清理整治,持续巩固水库退养工作,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平方公里。完成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面积6018亩,废弃矿山修复工程全面完成,9家矿山通过绿色矿山建设省级验收。高新区获批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造低质低效林8.27万亩,698个松材线虫病网格除治到位。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绿色机关、绿色社区建设创建稳步开展。

(八)民生事业全面发展,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全年民生类支出51.72亿元,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31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83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8%。开工建设稀金中小学等25个校建项目,新(改、扩)建校舍面积10.6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5万个,义务教育大班额下降至0.7%。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区中医院建成投入使用,人民医院综合大楼顺利开工,完成田村、湖江、阳埠等8个乡镇卫生院新(改、扩)建和67所村卫生室。建成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0个、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248个。文化惠民、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新建12个社会足球场金融、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打财断血”102.4亿元。“一村一辅警”、全民反电信诈骗工作在全市率先开展并得到推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得到市里肯定。

过去一年,各项任务繁重交织、多重困难挑战叠加,取得的成绩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关心指导的结果,是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国内外宏观形势错综复杂,新冠感染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区经济总量不大、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仍有短板、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等问题依然存在,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仍然繁重。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1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21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

(一)总体要求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区委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持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11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12的重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落实省委“二十四字”13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按照“五个作表率”14要求,聚焦“三大战略”15“六大主攻方向”16,着力建设“中国稀金谷、生态客家城、活力新赣县”,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9%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左右,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长8%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粮食产量保持3.6亿斤以上,节能减排降碳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三、2021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按照区委一届九次全会的部署,围绕省委“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重要要求,认真贯彻省委对赣州“五个作表率”的新要求,聚焦“六大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完成计划(草案)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重点是要抓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工业倍增升级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高标准建设稀金科创城,全力推动首位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全区工业倍增升级

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全力支持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建设,力争二期工程年内完工,支持申报稀土科技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新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共建“中科融合创新产业园”,健全院地、院企对接合作机制,让更多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加强政策支持,深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赣才回归”工程,引进培育产业领军人才或团队1-2个、高层次人才18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做大做强首位产业。实施稀金产业集群提能升级计划,着力打造稀土和钨新材料、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稀土永磁电机、先进智能装备制造等4个百亿产业集群。全面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强化产业上下游对接,形成全产业链循环,加快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力争2021年首位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达到200亿元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95家以上,赣州高新区综合考评进入全20。加快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建设,年内建成标准厂房80万平方米。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推动食品工业、新型建材、绿色能源等传统制造业企业做强做优。严格落实“亩均论英雄”17“工业标准地”要求,确保园区亩均固投400万元或税收20万元以上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施“独角兽”18“瞪羚”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中科三环、紫荆中科、粤磁稀土、嘉圆磁电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全年新增瞪羚企业2家、“专精特新”19企业10家以上。培育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快投资50亿元的吉锐新能源、寒锐钴业建设步伐。深入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重点支持腾远钴业年内登录深交所,推进欧博空调上市辅导。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搭建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公共创新服务载体,推动稀金产业大数据中心建设。

(二)聚焦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生态客家城建设

贯彻“四精”20要求,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统筹国土空间布局,优先做大做强主城区,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重要增长极,打造大湾区知名生态客家城。

扩展城市发展规模实施“北拓、东延、南优、西联”城市拓展战略,统筹推进“四大组团”建设。策应中心城区大开发,高质量编制储潭、梅林、洋塘、义源四大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城区“北拓”,积极推动金龙快速路、螺溪洲大桥建设,建设科创城商业街和稀金谷医院、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完善配套生活服务设施。抓住赣州高铁北站建设契机,高标准推进城北片区城市设计,提升城市规划品位,加快向北面稀金科创城拓展建设。推进城区“东延”,启动建设红金东部新城,突出客家元素建筑风貌,建成生态客家城新地标。推动城区“西联”,加快建设梅林大街西延、杨仙大道西延连接章贡区水东组团的城市干道,进一步提升五区融入质量。实施城区“南优”,加快实施城南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以客家元素建筑风貌为引领,推进城市更新。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以客家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目标,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八大行动”21,持续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围绕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计划两年完成的目标,区块化推进城区41个老旧小区改造,2952户棚改。建成4个城区停车场,新增城区停车位700余个,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问题。完成工人文化宫、档案馆、人才公寓和6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完成桃源河水系治理,实施茅店圩镇雨污分流项目,新建城区休闲公园、小游园6个。新开通5G基站280个,实现主城区范围5G信号全覆盖。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推进精细化管理,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投入使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推广智慧停车,智慧安防小区,智能环卫洁。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镇建设三年行动,对标20个指标,全面完成江口市级示范镇建设,力争五云镇列入市级示范镇建设计划,统筹推进湖江、吉埠等6个区级示范类、7个提升类和3个基础类乡镇建设。加快圩镇水、电、路基础设施和休闲公园、文化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争每个圩镇至少建成一个公共停车场、休闲公园和公共文化场所。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五云、沙地等9座圩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加快推进高铁沿线控规编制,提升沿线乡镇规划设计和圩镇管理水平。探索推进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三)聚焦乡村振兴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落实国家脱贫攻坚过渡期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支持壮大扶贫产业,强化公益性岗位管理,帮扶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搬迁地配套服务和扶贫产业发展。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加大消费扶贫力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监。推进精神扶贫,提振群众精气神和自我发展动能。

加快提升现代农业水平。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4万亩以上。新增设施蔬菜基地3000亩、露天蔬菜2200亩,新造高产油茶林4000亩,改造低产油茶林2.5万亩,新种脐橙2000亩。继续抓好生猪复养增产,持续推进甜叶菊、湖羊等产业发展,力争湖羊年繁养10万头以上。积极发展富硒蔬菜、富硒大米产业,建成富硒农业产业基地20个以上,打响富硒品牌。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新增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建设休闲农业示范点20个,创建县级以上休闲农业品牌5个。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稳步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做好赣南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示范乡镇、村庄、庭院。改扩建一批通组公路,全面完成村组路面破损修复。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启动188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启动全区276个行政村路灯安装建设工程,深入推进高铁、高速和国省道沿线的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常态化开展乡风文明行动,深化移风易俗专项整治,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改革。

(四)聚焦服务业扩容提质,推进“活力新赣县”建设

整合特色资源优势,推动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增强服务业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力,建设业态丰富、特色鲜明、质效双升的“活力新赣县”。

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改造升级江西客家博物院,启动东河戏国家非遗展示馆建设,推进白鹭客家印象、宝莲山、印象丹霞寨九坳等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加快会仙谷、云溪漫谷等重点康养综合体建设,规划建设义源片区文旅康养综合体。高规格举办“特色樱花节”等活动,持续打响“世界客家摇篮·休闲养生福地”旅游品牌。做好旅游与乡村振兴结合文章,大力发展南山民宿聚集区、江口都是客、韩坊万象山、七彩长洛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快智创公路港、赣州港五云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洞库冷链物流项目落地,力争年内开工。推进城市物流中心、乡镇配送站、城市社区及村级配送服务网点等城乡高效配送网络建设,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解决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积极培育发展新型业态。持续发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带动作用,建设一批电商直播及兴农扶贫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梅林古镇、光彩大市场打造成为夜间经济网红街区,培养一批网红达人,推动夜间经济快速发展。抓住“线上经济”发展新趋势,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等新模式,加快发展社群电商等新业态。

(五)坚持扩内需畅循环,加快激发经济新动能

牢牢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升级扩大高质量供给,促进投资与消费协调互动,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活力。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坚决落实省“项目六大会战”22部署,强化重大项目建设推进调度,健全项目会战的调度约谈考核机制。全年计划安排“六大攻坚战”重点项目138个,年度计划投资315.79亿元,其中省大中型调度项目35个。推动华能瑞金电厂二期、高峰山分散式风电场、阳埠35千伏输变电等续建项目年内建成,加快汶潭大道、汶潭大桥、粮食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开工建设赣州港五云作业区等项目,加快推进茅店航电(水利)枢纽、大埠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挂牌督战吉锐新能源、寒锐钴业等签约产业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文件系列政策,加大北上争资争项力度,加强争资争项考核调度,推动争资争项工作再创佳绩

深入挖掘消费潜力。加大现代商贸综合体建设培育力度,推进万佳酒店、星州润达国际购物中心项目建成营业实施新一轮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行动,提振大宗消费。实施客家菜品牌提升行动,促进餐饮消费。策应市举办“百场促销活动”,办好美食节、购物节等消费活动,扩大节假日消费。培育在线消费、体验消费新模式。完善城乡电商服务网络,提升乡村消费、社区消费。

主动融入经济循环。全面对接国际国内市场规则,推动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用好用活“中欧”班列,努力扩大农产品、工业品出口,支持腾远钴业、铭宸科技等龙头骨干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经贸合作。深化与沿海发达地区交流互动,促进老区产业与沿海市场、老区资源与沿海资源、老区制造与沿海创造对接,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要素加速流动,畅通经济循环。

(六)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优化发展环境

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引领,以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线,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施更高水平开放,努力打造“四最”23营商环境。

深度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聚力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创新合作示范区,用好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科研平台优势,推进赣州高新区与深圳高新区合作共建“科创飞地”。探索建立“菜篮子”城际合作机制,促进农产品产业链融入大湾区,着力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实施“招大引强”“粤企入赣”战略,深入实施“三企入赣”24“三请三回”25“赣商回归”行动。聚焦新能源动力电池、稀土永磁电机与先进智能装备制造等稀金首位产业和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开展“502026“两新两高”27“产业链”和新兴产业招商,全年引进总投资超50亿元以上项目(含产业集群项目)1个,20亿元以上项目2个,超10亿元项目5个以上。持续推进专业招商、中介招商和网络招商,力争8支专业招商队完成区“5020”项目招商任务。加大招商引资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年终绩效考核挂钩。

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区级行政审批事项划转,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建成赣服通赣县分厅4.0版,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城通办、跨省通办、就近可办”。优化提升12345政府服务热线,实现“24小时数字政务自助服务”。加快完善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升乡镇政务服务水平。建成连通市级,覆盖县、乡的三级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深化大众评公务活动。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救助纾困机制,抓实企业帮扶工作,积极构建亲清的营商环境。提升高新区“全产业链审批”服务水平,完善项目高效落地服务机制,为企业落地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持续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益,做大做强城投、高新投、旅投等国有投融资平台。推进普惠金融改革,发展绿色金融。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零基预算改革。深化户籍制度及相关配套改革。探索推进乡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利益共享机制。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开展农业农村三改合一28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确保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

(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培育生态优势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培育绿色发展新优势。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扎实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收尾销号,认真开展整改“回头看”,巩固环保问题整改成果。全面推进“五气同治”29,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严管严控渣土运输,开展“洗城行动”,加强扬尘、裸土治理,力争城市优良天数比稳定在95%以上。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全面推进赣江、平江、桃江、贡江全流域治理。持续做好禁捕退捕工作,深入开展“清河行动”,全面完成城北污水和乡镇圩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污泥处置设施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全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编制完成耕地土壤环境分类清单,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全面完成红金一期拆迁地土地修复,推进赣州高新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积极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30部署要求,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灭火能力建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完成重点区域森林四化31建设任务0.46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6.95万亩。

健全生态保护制度。严格执行“三线一单”32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落实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探索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等机制。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健全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和司法保护制度。畅通两山33转换通道,积极开展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全面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企业向绿色、低碳、集约、集聚化发展。

(八)坚持民生为本宗旨加快建设幸福平安赣县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保障老百姓过好日子,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全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培育行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推进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力争城镇新增就业0.4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0.69万人。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政策,扩大覆盖范围,力争社会保险参保应保尽保、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强化临时救助功能,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残疾人补贴等标准。持续做好城镇脱贫解困、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等工作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建城东、城西等10公办幼儿园,扩建二中、大田中心小学等14中小学校,完成赣县中学西校区三期改建计划,新增各类学位6000个。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人民医院综合楼建设,开工建设第五、第六人民医院和区疾控中心、妇保院迁建项目。启动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应急指挥平台,提升防控应急能力。加快文体事业发展,启动非遗文化展示中心、智慧公共图书馆、客家文化城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实施工作机制。开展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大幅增加普惠托位。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实现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行政村全覆盖。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赣县。筑牢安全发展底线,深入推进平安赣县建设,慎始如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稳步推进新冠疫苗使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保持政府债务风险安全可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继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实现“全民反诈、赣县无诈”目标。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妥善处置房地产领域涉稳问题。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好“一村一辅警”作用,加强智慧平安小区村庄建设,让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

各位代表,实现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争当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排头兵,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附件:1.赣县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经济指标目标(草案)

      2.名词注解

1

赣县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经济指标目标(草案)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2020

2021年计划增长%

计划

增长%

实际

增长%

赣县区

全市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5左右

4.4

9左右

8.5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4.3左右

4.8

9左右

8.8左右

财政总收入

亿元

1左右

1.1

6.5左右

6.5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4

3.6

同口径5.5左右

同口径

5.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8.8左右

8.5

9.5左右

9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左右

3.7

9.5左右

9.5左右

实际利用省外资金

亿元

8左右

9.08

8左右

8左右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8左右

7.93

7左右

7左右

出口总额(人民币口径)

亿元

小幅增长

6

量稳质升

量稳质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5左右

5.48

8.2左右

8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左右

8.82

10左右

9.8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5

3.68

城镇调查失业率

%

5.5左右

5.5左右

粮食产量

亿斤

3.6以上

51以上

注:1.受疫情影响,省、市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作了调整,我区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全区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作了相应调整,总体保持全市第一方阵。

2.2021年部分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有左右表述,主要考虑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加大,允许经济增幅有一定的弹性浮动。

3.2021年起全市开展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试点,开始统计公布该指标数据,我区该项指标设置与全市一致。

2

名 词 注 释

1.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 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 应对防控疫情稳增长35条:《赣州市赣县区防控疫情稳增长政策措施》(赣区府发〔20202号)。

4. 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5. “瞪羚”企业: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

6. 地理标志: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地理标志主要用于鉴别某一产品的产地,即是该产品的产地标志。

7. 六大攻坚战:主攻工业、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

8. “五型”政府: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政府。

9. 赣服通:江西省为打通政务服务瓶颈和信息壁垒、方便群众办事而开通的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

10. 打财断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业术语。打财即打击黑恶势力的财路,断血即断绝黑恶势力补充血液,被用来形容从根本上彻底消灭社会黑恶势力。

11. 作示范、勇争先: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12. 五个推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红色基因传承。

13. 二十四字: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

14. 五个作表率: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发展、增进老区人民福祉、传承红色基因上作表率。

15. 三大战略: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大战略。

16. 六个大主攻方向:科技创新、工业倍增升级、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

17. 亩均论英雄:指不以规模大小为标准,而以企业亩均效益来评估企业发展。实质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产出。

18. “独角兽”企业:估值达到十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

19. 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20. 四精: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

21. 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八大行动”:即“治脏”“治乱”“治堵”“功能修补”“生态修复”“彰显特色”“亮化美化”“治理创新”等八大行动。

22. 项目六大会战:工业、农业、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新基建、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大会战

23. 四最: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

24. 三企入赣:外企、民企、国企入赣。

25. 三请三回:请乡友回家乡、请校友回母校、请战友回驻地。

26. 5020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每年分别至少引进一个投资超50亿元、超20亿元的产业项目。

27. 两高两新: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培育创新业态、营造创新生态。

28. 三改合一:统筹整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土地改革与管理、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等多项改革,以乡镇或村为单位,整合农业农村改革要素在一个平台中实施。

29. “五气”同治:全面推进控煤、治企、管车、抑尘、禁燃。

30. 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指某一时点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30·60目标”。

31. 四化: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

32. 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33. 两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