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乡镇、城市社区信息公开目录 > 石芫乡 > 政策文件

努力创造“第一等”信访工作——赣州市创新推进新时代信访工作纪实

访问量: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信访无小事,件件系民生。

  近年来,全市信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做好信访工作,信访积案化解成效明显,信访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源头预防治理巩固提升,重点时期信访保障扎实有效,“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提质量”基础不断夯实,有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22年,全市信访形势稳中向好,信访总量、越级访量、初次信访、重复信访等均呈现下降的良好态势。赣州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获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兴国县委信访局获评“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

  “红色文化+信访治理”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山歌是80多年前苏区干部艰苦奋斗作风的真实写照。赣州是苏区精神、苏区干部好作风的重要发源地,形成了苏区时期信访工作优良传统。如今,我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文化与信访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出“红色文化+信访治理”的“赣州样板”,努力创造“第一等”信访工作。

  政治性是信访工作第一属性。我市坚持党的领导,汲取苏区精神信仰伟力,践行苏区干部好作风,筑牢信访干部政治根基,确保信访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市、县、乡全覆盖设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打造“市领导每周接访、县领导每日接访、乡领导随时接访”的一体化接访网络。目前,我市构建起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信访渠道,来访群众的烦心事有人倾听、有人疏导、有人解决。市、县“四套班子”领导干部平均每年接访3418次,处理信访事项3603件,办结率95.32%,停访息诉率95.17%。

  “我们这里一旦有纠纷,街道和社区的‘红色调解队’第一时间会出面处理。以前邻居有人养狗扰民,我与邻居产生了纠纷。经过调解队员徐爱琴调解,纠纷很快得到解决。”章贡区解放街道尚书街社区居民陈阿姨说。这是我市组建“微队伍”源头化解信访问题的一个例子。

  我市坚持源头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各地依托红色资源建立红色调解队、党员志愿者、基层网格员等微队伍,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微教育,加强微排查,压实微责任,实行微办理,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倾心倾力倾情调解矛盾纠纷,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目前,全市共有1532支红色调解队,红色调解员6215人;2022年,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8325件,调解成功16982件,调解成功率近93%;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8.71%;打造了寻乌县“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龙南市“老支书茶舍”等一批具有全国、全省影响力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品牌。

  创新工作机制方法

  特色亮点工作频现

  “太感谢了,十多年的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近日,章贡区朱某热泪盈眶地对市委信访局负责人说。原来,2011年初,朱某的房屋被征拆,由于种种原因,2套安置房和500多万元补偿款一直未补偿到位。考虑到该问题时间跨度长,化解难度较大,包案市领导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多次研究调度,终于使这起信访积案得以解决。

  近年来,我市紧盯“晴雨表”、架起“连心桥”、当好“减压阀”,创新工作机制,一系列特色、亮点工作相继推出,有力促进了信访工作提质增效。

  ——建立“四办”机制,提升信访工作质效。印发《关于推行“四办”工作机制提高信访工作质效的工作方案》,对群众信访事项实施“即时交办、闭环跟办、重点领办、从严督办”,努力做到“件件回应、桩桩化解”。2022年,我市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为100%,信访工作群众满意率达97.73%。

  ——推行“一案四查”工作法,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在坚持领导包案、督查督办、定期通报等基础上,积极改革创新,推行“一案四查”工作法(查信访问题产生的根源、查信访诉求是否合理、查合理诉求是否解决到位、查责任是否落实),定期组织专家团进行集中分析研判,推动信访积案高效化解。目前,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两批交办我市1378件信访积案,累计化解1366件,化解率为99.13%。

  ——推进智慧信访,网上信访实现“一网通办”。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做大做强网上信访,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引领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设集投诉、办理、查询、跟踪、监督、评价功能为一体的“一网通”网上信访平台,实现“一网通办”。同时,对信访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增设实名认证、智能判重、每日投诉次数限制等功能,规范信访秩序。市、县两级网上信访秩序实现“一降一清”,即网上信访重复信访率下降,匿名、冒名信访件彻底清除。2021年7月,我市就网上信访工作在全国作典型发言。

  ——坚持“四化”工作法,信访事项“最多访一次”。矛盾排查精细化,加强源头防范,建立全市矛盾纠纷综合协调机制,推动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事项办理规范化,做到受理、交办无缝对接,将信访件分为“紧急办”“简易办”“正常办”三大类,实施“事前给清单、事中督过程、事后强问效”初访化解核减闭环管理机制。跟踪监督常态化,做到件件有回应,通过走访信访人、听取包案领导情况汇报等方式了解情况,情况严重的下发督办函。2022年以来,共下发督办函35份。考核评价机制化,将信访工作纳入政治巡察和对各单位综合考核范畴,把初次信访办理情况列为重点考核内容;群众可在“一网通”投诉平台对信访件办理情况进行直接评价,倒逼责任落实。2022年重复信访占比为27.52%,超过七成的信访事项实现“最多访一次”。

  突出信访法治化建设

  法律服务贯穿全过程

  “政府的法律援助,给了我极大信心。”日前,章贡区信访人朱某深情地说。原来,朱某丈夫早年意外死亡,生前有200余万元工程款没有收回,多年来催收无果,无奈之下来市里上访。得知情况后,信访部门安排公职律师参与案件的调查处理,帮助其解决了实际困难。这是我市探索推进“全过程信访法律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把信访法治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权威作用,积极探索法律服务“事前介入解心气、事中参与化难题、事后跟进提效能”新机制,把法律服务、法治教育贯穿信访事项接待处理全过程。

  倾听,从一杯热茶开始。这是大余县委信访局法律服务人员刘昌红拉近与群众距离的习惯。

  “群众来上访,往往都是带着‘一包气’‘不满意’‘不痛快’来的,我们首要的是把他的‘心气’解开。‘心气’解开后,围绕反映的问题,把政策和法律讲清楚。”刘昌红聊起自己的工作心得如是说。

  为充分发挥信访前法律服务人员作用,大余县开展“心桥行动”,在全县19个核心党政机关设立了公职律师办公室,配备公职律师21名,组建了20人的法律顾问团队;在118个村(居委会)各配备1名法律顾问,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通过开展访前法律服务,该县近七成的信访通过调解方式得以化解,连续八年获评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

  信访案件大多涉及法律诉讼,化解工作要突出司法力量。我市建立了“信访+司法”联动工作机制,成立由信访、法院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依法推进问题化解,让群众在每一个信访案件化解过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21年,赣州市中心城区某小区多名业主前往市里上访,反映购买的房屋长达两年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该案涉及的法律关系十分复杂,4起诉讼、4个查封、1个抵押,化解难度很大。经过信访、法院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并引进律师顾问团,全面厘清法律关系,最终,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通过司法与信访的联动,过去存在的“信上不信下,信闹不信理,信访不信法”的不良风气被祛除,不少案件在“法与理”的融合中有效化解。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面向新征程,我市信访工作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人民至上,强化问题导向,主动担当作为,为党解难,为民分忧,奋力谱写新时代信访事业的新篇章。

相关文章